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许多人在装修自家宅院时首先想到“欧式”风格,将“欧宅”与美好高端的生活品质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两者真的有什么关联吗?这背后是什么样的原因呢?
近些年,伴随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长,“过度消费”引发了当代人的深思。就此,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目光便逐渐转向了极简主义生活,力求“少花钱多半事”。
“存在就是被感知”,人是感官动物中的灵长,直觉是智慧的主要来源,概念、逻辑的源头是直觉,最终又需要直觉来证实或证伪。
Massimo De Carlo画廊近期举办了麦克阿瑟·比尼恩(McArthur Binion)在亚洲的首次个展。在香港的展出与立木画廊进行了联合呈现,也与其在香港和首尔的画廊同步揭幕。
苏富比将于2019年的一连串拍卖会中呈献布蕾玛与阿诺·史登堡伉俪 (Blema and H. Arnold Steinberg) 珍藏。
近日,艺术家奇奇·斯密斯正在纽约佩斯画廊举办个展“窃窃私语”,与此同时,她的欧洲首个大型回顾展“游行”正在位于芬兰坦佩雷的Sara Hildén美术馆举办。
林寿宇是二十世纪著名的抽象绘画大师。被誉为“极简主义大师”的他,运用简洁的构图形式,将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西方抽象绘画语言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光滑的、削减式的、工业风……说起包豪斯(Bauhaus),我们都会想到这些词汇。这一现代主义设计风格1919年诞生于德国。但它仅仅只是这场短促而影响深远的运动中的一面……
玛丽·科西嘉(Mary Corse)是当今艺术界以光与空间为灵感创作的艺术家先驱,亦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南加州光与空间运动”中少数的女性艺术家之一。
2018年11月16日,新加坡首场针对“极简主义”的展览“Minimalism: Space Light Object ”在新加坡国立美术馆与新加坡艺术科技博物馆开幕。
一直以来留学圈对澳大利亚有着一个亲昵的爱称——土澳。但是身为世界第三大时尚圈之一,在悉尼逛对了地方,一样可以成为第二个时尚博主Margaret Zhang。
在英国女艺术家蕾切尔·怀特瑞德(Rachel Whiteread)之前,尚未有艺术家放弃表现物体本身,转而去塑造围绕在物体周围的空气的。
设计上对“唯美”的过度追求,而忽略了对功能原点的思考。这种“顽疾”在设计领域早已普遍存在。
埃德蒙·德瓦尔(Edmund de Waal)是世界著名的陶瓷艺术家,他把自己的作品视为东方中世纪陶瓷文化和西方包豪斯主义美学的交融。
迪亚艺术基金会(Dia Art Foundation)宣布,将扩大其60年代和70年代的亚洲艺术馆藏,他们将增加两位新的艺术家的作品——李禹焕和菅木志雄。
中国富人的海外抢画潮,“全球海购艺术品”再一次反映出中国人网络消费的强大能力,中国人都被烙印上了“富豪”的标签。你在中国以为的寻常事,就会震惊世界!
赫伯特·沃格尔与多萝西·沃格尔,一位是邮局职员,一位是图书管理员。这对工薪阶层夫妇的故事被广为传颂,他们却受着世人的尊重,被称为“无产阶级的收藏家”。
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罗伯特·雷曼(Robert Ryman),与之联系在一起的往往是“空白油画”和“为什么一幅白色的油画估价高达2千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