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CAA)线上发布《2020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全面呈现202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国内及国际上的拍卖情况。
疫情对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影响有多大?新出台的哪些条款利好艺术品拍卖?上亿拍品那么多,买家都结款了吗?
关于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海外拍卖活动还有很多,人们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诸如圆明园兽首等流失文物的拍卖。
2019年,12家公司春秋两季大拍,较2018年成交量基本持平,成交额下降,但成交率提升,创近十年最高成交率,直逼市场规模最高峰的2011年。拍品成交均价成为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
尽管如此,今年拍卖市场在诸多方面仍然亮点纷呈,总体向健康化、质量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2019年6月15日,由观瓷书院、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主办,全联古陶瓷研究会协办的《茶器盛宴——中国古代茶器展》在观瓷书院博物馆开幕
书画是市场下调主因 。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进入2019年,艺术品市场注定将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文博收藏界人士,我们都需要好好把握
从区域来看,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仍是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的主要集中地。其中,北京地区成交额210 79亿元,占全国市场总成交额的67 88%,约占七成。
不管故事多么的精彩,我们主要是看文物或者艺术品本身,过度的包装或许能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是一旦回归本身,便会陷入毫无收藏意义的境地。
在最近召开的“艺术开启未来”高峰论坛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卫东详解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的鲜明特征。
2017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拍卖总成交额为71 9亿美元(505 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7%,发展相对稳定。
目前市场中存在着问题与困难,既有对这一新兴型态的市场研究不够,认识不足,规律的把握方面有偏差以外,更多的是对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规范化。
随着春拍的结束,各家拍行的秋拍征集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2018年春拍,各家拍行都选择了减量策略。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盯上“未来预期价值”,而陶瓷、书画等艺术品就是“未来预期价值”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投资方向。
2018年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国策40周年。在这一时间节点,回顾中国艺术品市场走过的40年历程具有特殊的意义。
去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拍卖总成交额为71 9亿美元(505 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7%。
各项数据指标已经证明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的目前地位,以及这一地位是稳定而持续的。
2018年春拍活动已经陆续展开,各大拍卖行为了征集到重量级精品,征集的触角已经不仅限于国内,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均有拍行派专人前去征集拍品。
《2016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发布。该报告显示,2016 年,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总额67.4亿美元(46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调5%,总成交额连续第三年下滑。
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联合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的通知,整顿范围包括文物商店、文物拍卖企业、经营古玩(文玩)的互联网网站等经营主体。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传统的拍卖模式已经被打破,一个新的拍卖生态圈正在形成。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人们手中可操作的“闲钱”也逐渐增加?良好的“闲钱”投资可以带来更好的收益,那“闲钱”投向哪儿呢?答案是:投资真正的古玩、文物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