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浓厚的乡土文化,农民画发展至今,在全国已涌现出许多富有知名度的画乡、画村,足以成为代表一方的文化名片,如浙江东极岛、余东村还有上海金山、陕西户县。
模拟乡村的木质趣味艺术拼图、二十四节气涂色绘本礼盒、知“竹”常乐农民画手提包……在“以礼‘乡’待——2020余东农民画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复评现场,多件农民画文创产品受到关注。
文化是文创产品的核心,文化工作者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文创产品更是用匠心培元铸魂的重要载体之一。
公共文化事业的博物馆如何发展符合市场产业下的文创产品,一时间众说纷纭。对博物馆IP和博物馆IP文创产品的误解也随之产生。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官方授权版兵马俑手办(人物模型)在淘宝网上架后,引发了网友抢购。
近年来,陕西多家博物馆携手文创企业,正在让文物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以年轻姿态“活”在当下。
截至2017年,国内已有2500多家博物馆围绕馆藏进行了文创产品IP开发。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上,文创产业作为博物馆发展矩阵中的重要一环,被国内外馆长们多次提及。
当“文创”成为时尚焦点,当“文化”成为旅游热词,文创和文旅被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消费升级和互联网科技推向了最前台。
最近几年,故宫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品开发上取得很大成功,引得不少博物馆等文化单位争相效仿。然而,一些博物馆由于创新不足,“套路”有余,效果往往不及预期。
3月25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宁夏银川市人民大剧院作了一场题为“匠者仁心——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主题报告,揭秘了“网红”故宫的养成术。
图为文旅融合调研 世界级“非遗”热贡艺术所在地青海黄南,正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26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黄南州人民政府在黄南签署《合作共建黄南州省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甲骨文作为目前已知成系统的汉字的最早形态,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近日启幕的第22届米兰三年展上,融合蓝印花布、丹寨蜡染、阿坝羌绣、苗族百鸟衣等四种中国非遗元素的装置艺术作品《百鸟林》惊艳亮相,
故宫的雪、故宫的猫、故宫文创、故宫展览,如今,故宫已不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
一条“2017年故宫文创营销收入超过1500家A股上市公司营收水平”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尤其引发文化旅游行业热议。
“国潮”作为一批中国品牌制造出来的营销概念,已成功打入90后、00后这一新兴青年消费群体之中。
中国文旅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不可能单靠一家博物院的创新。结合二十四节气等重要时间点推出夜场活动,相信这一创意绝不是管理者的随性而发。
文创产品最终还需回归文化的本质,做到与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真正融合,让故宫从一个“超级网红”走向一个“有故事的智者”,才能具有持久的市场生命力。
2019年元宵节是故宫博物院九十四年来第一次开夜场。目前2月19日元宵节当天故宫票务系统夜场名额已经全部约满,而故宫网站也因为抢票而“瘫痪”了。
从西华门一路走向乾清宫,发现今日的故宫与往日相比有些不同。一道道宫门贴上了春联和门神,一盏盏宫灯随风摇曳,进入第五百九九个年头的紫禁城里,年味越来越浓了。
即将开幕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是故宫博物院首次最大限度还原清代皇宫过大年的场景。
不同的颜色在地位上有什么高下之分?背后有什么样的商海斗争?我们为什么喜欢的是口红,而非口蓝、口绿?我们一起来翻翻《色彩列传·绿色》与《色彩列传·蓝色》。
从故宫口红的几度刷屏可以看出,当前文创产业已大幅占据消费者的视野,社会上对优质文创产品依然抱有一种“饥渴”,对文创产品有着较高期待。
变化了的传播和体验形式,收获的不只是人气,本质上还是对于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
第23届秋季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下称“广州艺博会”)12月3日闭幕,以7.75亿元交易额划上句号。仅非遗板块与文创产品,交易额就近1.7亿元。
近年来IP开发的热度已从动漫、游戏、影视等行业,蔓延至文博创意产业。博物馆不仅是景区,其浓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价值,使得博物馆天然就是一个文化资源的大IP。
考古遗物发掘出来后,需专业人员开展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这是必要的,而博物馆可把库房中的文物,用观众能听得懂的语言,以讲故事方式阐释出来,让公众对馆藏文物有更明晰的认识。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在艺术品市场如此活跃的今天,这些创办构想、商业模式看似清晰的艺术品金融却为何失效了呢?
在开发文化创意商品前,应当理顺在消费者购买商品过程中,文化创意商品的认知、消费气氛和购买意愿三者之间的关系。
博物馆最忌“千馆一面”,因为博物馆的气质源自当地文化基因,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