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成就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价值理念、文化精神。
说起画像砖,除了经常与文物打交道的考古工作者或相关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人可能不太容易亲眼见到。
在莫高窟二百七十多个洞窟中,绘有飞天四千五百多身,加上榆林、东西千佛洞,总计近六千身。
2021年“五一”假期,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里众多游客骑着骆驼排队上山的壮观情景登上网络热搜,火爆的场面甚至让网友惊叹“这一场景再现了丝绸之路的辉煌”。
在时间的洪流中,一千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的光影。用“沙画”再现经典敦煌壁画,动人的美好转瞬即逝,呼吁大众关注和保护敦煌文化。
艺术随着人类的文明产生而产生,它是人类文明活动的展现,也是人类对美的认知与追求。在生活方式极其简单,社会的组成方式比较粗糙的远古时代
中新社兰州9月2日电 (冯志军 高莹 闫姣)既能模拟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也能还原风吹雨打的“创伤”,还能有的放矢地迎刃而解各种复杂病害……露天文物长期积累的隐患与“疗方”
图为位于河西走廊张掖高台县骆驼城的魏晋墓画像砖。(资料图) 杨艳敏 摄记者22日从甘肃省科技厅获悉,科技部对甘肃申报的“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近日已完成立...
中新网呼和浩特10月22日电(记者李爱平)记者22日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宣传部获悉,该旗目前对有着“草原敦煌”之称的阿尔寨石窟壁画和岩体进行全面保护
提起敦煌,脑海里总是浮现莫高窟的千年绝唱,沙洲夜市的把酒言欢,大漠红日的热迈豪放,月牙泉的神秘瑰丽,沙漠骆驼的浪漫不羁……?而每一个去过敦煌的人,都中了莫高窟的毒。尤其是它的壁画。看...
周向荣/敦煌研究院 中国画就是黑白的文人水墨画吗?在敦煌,莫高窟的千年重彩壁画告诉我们,色彩的运用,在中国绘画传统中曾经是绝对的主流。
张大千(1890~1983年)与敦煌的情缘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还在上海艺专求学的张大千曾在其师李瑞清和曾农髯那里听说过敦煌。然而,张大千老师叙述中的敦煌也只是一些有关经卷、写本、文物...
7月17日上午,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称,目前莫高窟窟区雨势加大,洞窟崖体有零星碎石掉落,湿度较大。为保障窟区文物及游客安全
传为唐代阎立本所绘《步辇图》其实有着吐蕃人使用丝绸的情况,从禄东赞身著的或是川蜀织造的“蕃客锦袍”。 事实上,西藏地区创造性地吸取周边民族
在一次艺术活动上,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老师认识了敦煌画家黄有为,在聊天过程中,陈丽华老师得知黄有为坚守敦煌40年,专注于敦煌壁画的临摹研究和艺术创作之后
敦煌,人类艺术的殿堂。敦煌石窟壁画,一直是历代艺术家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和朝圣之地。张大千、常书鸿、段文杰等历代大家前赴后继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一代又一代有志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年轻人,面对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面对苍茫戈壁的寂寞,披星戴月,前赴后继,这是文物工作者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而...
4月15日,“朝圣之路·圣迹——从敦煌到伊比利亚半岛”展览将在敦煌莫高窟开幕。这是一次延续了三年的巡回展览;敦煌,是展览的最后一站,开幕式后将举行为期70天的展出。
今年27岁的兰州小伙宋明尚从201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敦煌,被敦煌莫高窟壁画吸引。 高康迪 摄“不少人认为临摹就是照着画,其实不然,画是有‘生命’的,而画的‘生命’就是作画的人赋予的。”27岁...
2019年恰逢一代丹青大师张大千诞辰120周年。有着“五百年来一大千”之称、被西方艺坛誉为“东方之笔”的这位传奇艺术家,究竟是如何声名鹊起进而走向世界的?
“中国新文创”主题展在法国吉美博物馆揭幕。展览展出体现中国春节文化习俗的文艺作品、中国青年基于传统文化的创意作品、以及腾讯融合科技元素与传统文化的代表作等。
1月13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传统腊八节。敦煌研究院从石窟壁画、敦煌文献、馆藏文物中梳理归纳出腊八节时,古人燃灯供奉、沐浴更衣、熬煮施粥、狩猎腊祭等生活习俗。
冬至,古称“日短”或“日短至”。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所以古人把这一天看作为“大吉之日”。
“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美术馆展出,展览将持续到12月30日。
敦煌壁画上所画的内容就已经决定了这门艺术从一开始就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也正如它上面所画的内容(佛教)一样,传入中国后,就逐渐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同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敦煌是中国艺术的万花筒。
10日,“‘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正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展出。
作为正在敦煌进行的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展览展会活动之一,“敦煌壁画古乐器复原展”28日吸引了大批参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