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山东博物馆藏“亚乞以众人”卜甲及拓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
商代人事无巨细,都要求神问卜,甲骨文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涉及日月星辰、祖先鬼神、风雨灾害、年成丰歉、生死疾病、吉凶祸福等等,是商代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甲骨的命名暗藏玄机,从名字...
红陶兽形壶,高21.6厘米,1959年出土于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现藏山东博物馆。该壶通体呈站立的猪形,圆面耸耳,拱鼻张口,耳穿小孔,四肢粗壮,短尾上翘,背装弧形提手,尾部一筒形注水口。腹部...
戗金云龙纹朱漆盝顶箱,现藏山东博物馆,这件文物在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评选中获得“最具视觉冲击奖”。因为它高超的戗金工艺,不仅使明朝人觉得高贵华丽,更使当代人感到视觉震撼,成为最能打...
铜胎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是金属胎珐琅器工艺的一个品种。我国的掐丝珐琅器起源于元代,吸收借鉴了由阿拉伯半岛传入的“大食窑”器的制作工艺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记录金属胎珐琅制品的...
清乾隆时期,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手工业获得了极大发展,各种工艺门类发展迅速,其中珐琅器的制作在宫廷和民间十分繁盛,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不仅生产规模及产量空前,用途广泛,...
“考古新发现——山东焦家遗址出土文物展”11月15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幕。226件(组)文物集中亮相,展现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