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为十二生肖之一,位居第十二,亥是地支的十二位,故一天十二个时辰中的“亥时”。远在旧石器时代,猪的地位十分崇高,人们曾将猪头造型融入龙的形象。
全世界很多博物馆中,都有一两件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藏品,它们受到社会特别关注和尊重,为人们津津乐道。
近年来,各地兴起博物馆与互联网电商“携手潮”,越来越多博物馆主动拥抱受众,在厚重的历史感与时尚元素中逐渐找到了平衡点。
自苏富比拍卖会上发生了班克斯的闹剧以后,世界各地都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了大大小小班克斯的个展。
大英博物馆日前宣布,“爱德华·蒙克:爱和恐惧”画展将于2019年4月亮相,这也是45年来在英国举行的最大型爱德华·蒙克画展。
大英博物馆日前宣布,“爱德华·蒙克:爱和恐惧”画展将于今年四月亮相,这也是45年来在英国举行的最大型爱德华·蒙克画展。
2018年理论上应该是博物馆的大年。
好的展览,确实应该讲好一个故事,给观众带去知识和美好体验,不过这都是次要的,因为其中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
博物馆应顺应趋势变化,通过文创衍生品丰富自身功能。而博物馆的文创品应当具有美学特色,在生活实用性的基础上富有文化内涵,深入挖掘隐身于藏品背后的故事。
大英博物馆开酒店了?这酒店还是距离伦敦万里之外的山东青岛市。这是怎么回事?
“平淡的”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娱乐化”“窘境”和“追名逐利”不出意外地成为了2018年国际艺术界的标签(也许会成为每一年的标签)。
2019年第一个月,想好去哪看展览了么?
艺术家蒂埃里·乌苏(Thierry Oussou)的装置作品《不可能什么也不是》(Impossible Is Nothing),通过视频表现了2016年非洲贝宁的考古现场。
博物馆已成为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地方之一,所以了解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了解它的起源、探索它的演变、追踪它的角色是如何变化的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互联网+”模式渗入越来越多的行业,博物馆也开始为此模式所影响,逐渐变得“接地气”起来。
12月11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持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 Google 最近又有新动作,他们主打 VR 技术的 App Arts & Culture 上线了“遇见维米尔”特展。
7家通晓收藏艺术的企业,它们不仅花费重金构成自己有体系的收藏,还扮演着艺术赞助者的角色,身体力行的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中。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近日推出的“一念·敦煌写经展”,展出的四卷敦煌写经均出自于敦煌藏经洞,也是其流失海外后回归故乡首次在中国展出。
文:肖严近日某知名西方博物馆的一则表态在全世界引发争议,该博物馆声称“不是所有藏品都是抢来的”,也许这是事实,但对于那些饱受文物流失之苦的国家民众而言,这句话显然无法安慰他们受伤的...
英国石油公司是大英博物馆亚述展览的主要赞助商,但其提供的资金不到英国博物馆年收入的0.5%,被认为并非不可替代。
非洲文物回归在夹缝中前行,欧洲多家博物馆就贝宁青铜器问题展开对话。
中国的"文物法"与"非遗法"能否统筹为“文化遗产法”,以适应国际上“文化遗产”这一复合概念;中国能否学习意大利的制度设计,建立文物的执法警察?
Hotel des Ventes de Monte-Carlo拍卖行消息称,一本古埃及《死者之书》的纸草本在摩纳哥以135万欧元的高价拍卖成交。
10日,“‘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正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展出。
中西方艺术品界一定要做到尽可能多的沟通交流,交换信息,而不是一见面就有一种“你欠我、我欠你”的那种感觉。
很多行唐人还会告诉你一个名字:清凉寺,寺中大殿的“三菩萨”壁画曾名扬天下。然而1926年这幅壁画被外国人强行买走,很久之后人们才知道这幅壁画就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这幅航海图是从一位在万丹从事贸易的福建商人手中收购的。当初用作包装纸,连同中国货物一起卖给了万丹商馆的英国人。
今天4位艺术人士与你分享藏于其中的4件,虽不为太多人所知却极富历史价值的旷世杰作。
250件唐代贡窑瓷器6日首度亮相中原,其中,与大英博物馆馆藏瓷枕“同款”的残片也首度现身,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