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成都双年展在成都已经如火如荼的举办,虽然由于疫情延期,但其所彰显的艺术价值从不减弱。今天,就让我们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的视角来感受一下!
位于上海科技影都·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内东1影棚LED虚拟屏搭建完毕,投入试运营,这是目前全国乃至全球最领先的数字虚拟摄影棚。
日前,南京城墙博物馆试开放运营。
让艺术发挥公共作用营造、提升社区,因其逐渐开始密切与日常生活发生关联而越来越引人注目。
城市不仅是人类生存聚集的场所,城市更是集中体现了人类文化与文明,承载了人们的美好生活追求。
应该承认,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公共艺术发展仍处在强调速度,强调数量,强调体量的粗放型的阶段。
近年来,不少公共艺术因“傻大怪洋”等受到诟病,同时国内公共艺术仍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国内已有20余座城市出台了建设博物馆之城的目标或规划,一些城市已经启动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而最应该向博物馆之城方向努力的,首先是那些历史文化名城。
智慧城市建设是国家现阶段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打造体系完整的智慧城市,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使国民经济发展迈入新的台阶。
2021年全国两会,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讨论持续升温,一体化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提议引起了热议。
20多年来,我国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三个阶段。
2011年,国家863项目(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将智慧城市试点放在武汉和深圳两个城市,自此我国就开启了智慧城市建设之路。
不久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对外公布,用了一整个篇章来阐述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
近年来,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大都市先后发布了远景规划,其中的一些目标和愿景对我国大都市制定远景规划有借鉴参考价值。
唐闸工业区是在系统的城市规划理念指导下,实现中西方建筑特色相融合、配置合理、保存完好的历史城镇。
原标题:跨界视角下地铁公共艺术的新媒体转向公共艺术的概念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社会学家、艺术家、政府和大众之间激烈的争论。作为城市节点的地铁空间,平面、静态的传统公共艺术与人们日益增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对当下的公共艺术不能一味地责备,不能简单地说某个艺术家是笨蛋、某个官员是笨蛋,其实在我看来倒不如说都是笨蛋!在公共艺术这场审美的角逐中没有胜利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时光如烟 古都巨变”辉煌四十年影像记忆展览在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