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一格的装修设计,别出心裁的图书陈列,还能喝咖啡、品美食,甚至引入了当下火热的“剧本杀”……时下,一批爆款网红书店不断涌现。
日前,来自中宣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有关司局、地方文化和旅游厅(局)、国有文艺院团等的相关负责人齐聚蓉城,谋划“十四五”艺术创作新格局,共商新时代艺术创新之路。
乔治·康多是当代美国绘画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他的绘画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截然不同。他的绘画表面有一种真正的热量,并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唐建尤爱画梅。梅花代表高雅清正、刚直不阿、卓尔不群的艺术品格,自宋代以来一直活跃在中国古典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成为中国传统文人言志抒怀的美好象征。
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丰富了艺术家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反映到他们的绘画风格中;科技推动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社会面貌的改变,深刻影响着生活于其中的艺术家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使得...
书画领域注重的是“作品”,每一代人都有大量作品留下,如果都是对前人的简单重复,可有可无就没有大的意义,越往后越是如此,只能沦为一般装饰品。
“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汇聚的全国优秀案例,聚焦设计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生动实践和重要价值,以设计引领持续创新,以创新实现繁荣发展。
不难发现,提供浸没式体验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娱消费市场中。
2019年4月10日,程十发艺术馆揭幕的“云霞出海曙——程十发书画作品特展”,精心遴选借展了近120幅程十发书画作品。
科技赋予了艺术与教育新的模样,无论内涵、外延,还是媒介、方式,新科技的影响无处不在,艺术与科技的交融更加深入,联系更加紧密。
只有结合游客对旅游演艺产品的需求,努力提升创作水平、创新业态模式,才能提供高质量、受欢迎的新产品,带动旅游演艺向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在美术教育中,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究竟给我们带来的是祸还是福?这还有待观察和思考。
在文艺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同时,我们的文艺理论评论应该瞪大眼睛、竖起耳朵、敞开怀抱,对如火如荼的文艺实践进行观照,在体察、扫描、透视、把脉、诊治中进行理论归纳和理论...
创新也不是不要传统,而是继承中的革新。李渔在《格局第六》的前言中批评了“近日传奇,一味趋新,无论可变者变,即断断当仍者,亦加改窜,以示新奇”的不良倾向,将创新与继承联系起来。
春节过后,媒体透露出的两个信息,确实有令人振奋之处。
内容为王的时代,传播高品质内容、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整体来看,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和观赏品位较往年相比有了本质改变,本土内容明显更受欢迎,尤以切合当下的现实题材最受青睐。
告别2018,2019将是更忙碌的一年,因为所有事物都开始瞬息万变。请不要迷失自己,因为2019是共享的时代。
一年一度的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迎来了第17次举办,17年时间里,迈阿密的艺术生态也从贫瘠变得繁茂。
11月23日,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福建福州开幕。
当我们看待现存艺术史时,不仅能直接接受克林特的作品,还能在地域上、性别上和精神信仰上都更包容。
艺术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我们提倡继承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目的是为了紧跟时代,发展创新性的中国化现代民间剪纸,但是不能割断传统去创新。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记忆或许会被钢筋水泥淹没,该如何保留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
因为版画的技术门槛高,制作周期较长,一个年轻的版画家产出作品的速度和效率较其他画种更慢,想法转化为画面的过程更长。人员少和作品少这两项就成为制约版画发展瓶颈,现在蓬勃发展的各类新技...
2018年是韬奋纪念馆开馆60周年,11月4日上午,“跨越时空的对话——韬奋纪念馆开馆60周年文创文献展”在思南书局开幕。
近日,清华大学主办的“文化之美·漆心可见”成果展在山西运城市的永乐宫内开展,
谈论纯艺术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因自己不是创造美的天才而感到遗憾和遥远,但谈到设计时,我们每个人应该让自己对生活中的细节敏感起来,因为设计在每一个平凡人的生活中。
经过实践的摸索,已经有许多画家不约而同地找到了这道难题的出口——构图。展览对画家创作的影响已经在构图方式的变化中显露无遗了。
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其抖音官方账号发布视频“嗯——奇妙博物馆,不如跳舞,魔性地走起”,发布后第二天视频点赞量已接近40万,评论数接近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