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谦与叶茂中为兄弟茂中出书写几句,其实这挺难为我的。我一个初中没毕业的,为人出书写序也是第一次,今日出差酒后壮胆,那就胡扯几句吧。我很早就知道叶兄茂中的事迹,跟他相识却是在艺术品...
作者:潘玮倩 梁志钦 收藏大咖的一举一动,总是引人遐想。近日,著名收藏家、上海龙美术馆创办人之一刘益谦,发了一条朋友圈,文字是这样:“今年春季杂件拍卖
晋朝有一个叫嵇含的人写了一本植物书《南方草木状》,里面记载的紫藤香被用来作为降真香的主香而闻名于世,从此,紫藤香被降真香所专用。
随着春拍的结束,各家拍行的秋拍征集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2018年春拍,各家拍行都选择了减量策略。
中国的顶级收藏家大都是跨界的大咖,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投资商业、金融、股市、楼市、影视等领域,不少富豪更热爱禁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化消费形式——艺术收藏。
“上海有200多家艺术品拍卖行,真正拍起来,也就那么几家,就是这几家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在吃老本。”一位艺术圈内人士如是描述当下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惨淡景象。
高品质的有效供给在减少,一旦精品出现买家就会高度关注;而中低端拍品成交变得困难,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微妙的心理博弈,使艺术品市场的调整期不会很快结束。
12月30日,荣宝斋(上海)举行了2015秋季拍卖会。227件书画作品取得了成交额1.39亿元佳绩,成交率84.58%。在目前一件书画就可以创出亿元天价的今天,这似乎没有新闻效应。
令人瞩目的张大千晚年最重要的泼墨泼彩作品《桃源图》于4月5日在香港苏富比2016春拍中以2.7亿港元成交,创造了张大千作品拍卖纪录。
从2016年的艺术品市场上看,新锐藏家受市场和环境影响更大,出现了波动,“姜还是老的辣”,身经百战的老牌收藏家在过去一年的艺术品市场上表现得更为精彩。
当下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千万上亿的“大货”不乏拥趸,中低端艺术品则流标严重。藏家心态有待成熟。从“裂变”到“聚变”,应该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