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艺术家走进社区展开创作实践,还是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活动深入至社区层面,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都让人们看到了艺术在社区中的更多可能性。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让美的创造更富有活力。
让艺术发挥公共作用营造、提升社区,因其逐渐开始密切与日常生活发生关联而越来越引人注目。
艺术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产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依赖于个体精神劳动完成的精神产品。
公共艺术在国内早期一直存在某种“误读”,更多的是以城市雕塑或者城市公共空间的物化的构筑体来阐释公共艺术,这与中国的城市化高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介入艺术品收藏,并逐步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
近日,由德国当代剧场艺术团体里米尼纪录剧团《遥感城市》系列作品剪辑而成的同名纪录片在北京歌德学院放映。
德国一直重视文化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也使乡村文化深度受益,并通过转型创新不断寻找机遇、应对挑战。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伦敦,有着世界领先的城市绿地覆盖面积,但在人口密度、建筑密度高的中心城区,大面积的绿林地建造还是颇为奢侈。
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工业遗产见证了各国工业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历史风貌与时代特征,承载着城市记忆,印刻着发展足迹。
打造更美好的公共空间已经成为新一轮公共文化建设目标,彼此“观看”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
纵观近年来国外沉浸式业态典型案例,能够看出日益清晰的三大趋势。
如果未来中国实体书店行业,能在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这种双循环模式下创新成功,相信届时我国书店的发展质量也必将领跑世界。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从各国发展经验看,世界级消费城市都拥有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
近年来,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大都市先后发布了远景规划,其中的一些目标和愿景对我国大都市制定远景规划有借鉴参考价值。
公共文化环境的设计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设计方面有了比过去很大程度的提高。
原标题:艺术正在全面渗透介入城市“微更新”这些遍布上海的案例带给人们启发参与城市“微更新”,艺术正汇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越来越多融入公共艺术的社区微更新项目在世界各地茁壮生长,潜...
近一段时间,纽约市的焦点大概都在曼哈顿Hudson Yards(哈德逊城市广场)在历经12年设计建造后,正式开门迎客。
一场展览不仅为千年古镇带来全新的艺术气息,还带动了当地乡镇文化的发展。但当艺术节庆落幕、游客散去,古镇留下了什么?
3月30日下午,历时三个月之久的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时间开始了——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在乌镇北栅丝厂开幕并正式对上外展出。
“非营利”一词来自英语中的专有名词Non-Profit,“非营利机构”则被称为Non-profit Organizations,简称NPOs,即不以商业利益和赚钱为目的的机构和部门。但是在国内,“
公共艺术的概念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主要是指安放在公共空间,面向公众的艺术作品、经艺术家参与创作的公共设施、视觉系统以及公共空间的艺术活动等。时至今日,公共艺术不仅已成为我国高等...
“说到好艺术,我们必须自问:在怎样的语境下,某个事物能够被称作艺术?”雷贝格曾经说道,这也可以被视为这场展览的一个注解。
百货公司赋予了人们别样的生活方式,同样,人类的经济活动也不断改变着百货公司的内部构成。
“当代艺术”究竟为何物?如果你对它的概念表示疑惑,那你绝不是一个人。事实上,就连艺术圈的“精英”们也未必答得上来。
2019年1月22日,美国艺术机构Rhizome于纽约新美术馆推出展览“艺术在此发生:网络艺术的档案诗学”(The Art Happens Here: Net Art’s Archival Poetics)。
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的公共艺术创作尚在继续,上海里弄的“微更新”也还在进行中。
旧有的工业设施变成艺术创意产业的例子几乎遍布全球,例如法国的奥赛,伦敦的泰特,北京的798,这些艺术园区等改造为原来的工业遗区延续了生命,并添增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