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即仲夏,是夏季中最热的时候。唐代诗人樊旬在《仲夏》中描写道:“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来源:收藏杂志在以人物画为主,山水画还未发轫的六朝时代,谢赫提出了“六法”的评判标准,“传移模写”位列六法,可见“临摹”在书画传承中的地位。临摹一方面是传承历史,另一方面也是画家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一个人若有实力,或许一时得不到认可,但其光芒终究会显露出来。
近日,开幕的“刘海粟美术馆海派绘画年度研究展(第一回1843-1927)——春江明月共潮生”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艺术史,还原了海派绘画萌芽期社会文化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从2018年底起至2019年3月底,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明人画出警入跸图》以“古画动漫”的形式,讲述明代皇帝骑马出京,坐船还宫的景象。
11月28日,随着“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2018年12月7日-2019年3月10日)的日渐临近。
300年前的书画市场已呈现出早期的市场化趋势:作伪的流水化作业,市场的全球化,书画著作的功利性,鉴定术语的标签化。
2018年12月19日,北京际华春秋拍卖有限公司10周年秋季拍卖会将推出令人震撼的仇英真迹《明妃出塞图》长卷和吴冠中先生书画专场。明妃出塞图仇英 纸本设色(南唐澄心堂纸)钤印:十洲鉴藏印:西明...
一般认为的真迹,艺术成就固然高妙,然而在没有公共展示平台和现代传播媒体的古代,它的影响力是局限的。
仇英《右军书扇图》整幅画面,各个人物神态生动,环境氛围契合情节,笔法刚柔相济,墨色浓淡虚实相参,可称是一幅有情有景有意蕴的人物故事画。
仇英可谓是一位作家与士气兼具的多能画家,他虽然出身非士流,但由于他在绘画上的精深造诣,得以和沈周、文徵明、唐寅等著名文人画家比肩雁行,被合称为“吴门四家”,在明代画史上占有一席重要...
《采芝图》作者:仇英,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19×66.2cm,材质:绢本水墨设色
《採芝图》作者:仇英,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19.5×66cm,材质:绢本设色
《秋江待渡图》作者:仇英,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87×100.7cm,材质:绢本设色
古代书画特有的历史价值,而其稀缺的存世量也决定了古代书画必然在今后的艺术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次拍卖会古代书画版块分为两个专场,共有800多件作品。
11月30日,“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在中国美术馆与公众见面,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作品164幅。
10月29日,“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迎来第一期展览的最后一天,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与其他8件宋元时期展品在展览结束后即一起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