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陈福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以陈福善不同时期的创作为线索,呈现了这个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另类”艺术家的创作生涯。
艺术并不只为镜头而生,困在“网红陷阱”中的展览,终难抵沦为一次性消费的境遇,只有在品质内容之上配以潮流的打开方式,才能为大众提供真正期待的艺术体验。
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的公共艺术创作尚在继续,上海里弄的“微更新”也还在进行中。
画家李斌创作的长卷油画《东京审判》(长168米,高4米),此幅作品虽为油画,却借鉴了中国画长卷的观看习惯,将不同时空的呈现在同一个平面之中。
“师坛锦瑟——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师优秀作品邀请展”这些天正在中华艺术宫展出。
最早在上海开设画廊的香格纳画廊的何浦林的回答简单明了:“上海一直有很棒的艺术家和藏家,人们有好奇心,并且有意愿让城市成为一个更好的地方。”
渐入深秋,各地艺术展览酝酿着接二连三的沸点。
“铁骨丹心——钱瘦铁作品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钱瘦铁是我国近代书画篆刻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是继吴昌硕、齐白石之后,变古出新的又一人。
“新时代美术馆+”——这是中华艺术宫2018年第一场规划研讨会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