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为什么总被认为具有神奇的魔力?这里隐藏着跨越千万年的秘密。
手工艺的复兴实际上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这种复兴不是简单的复兴,而是在互联网加3D打印加智能系统加高铁的基础上的复兴。
1月28日,“万里茶道”特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馆开幕,这是中国首个关于万里茶道的文物展。
《万里茶道》特展29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共展出279件文物,再现万里茶道曾经的繁荣和跨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学界普遍认为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三本手抄本《古兰经》之一的青海撒拉族手抄本《古兰经》,23日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首次公开展览。
随着东方文化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东方元素正在为全球设计师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小到一颗珠宝首饰的设计,大到一个建筑群,东方文化正源源不断地成为设计师们的灵感源泉。
由于历史原因,克孜尔石窟壁画被西方探险队肆意切割与肢解,使它们脱离了母体—石窟,留下的是斑斑斧痕、满目疮痍,给石窟的整体研究工作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故乡:西多罗夫、妥木斯油画展”作为中俄建交七十周年活动的开年大展,对庆祝两国交好并进一步促进双方文化交流与发展意义非凡。
12月21日 “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在南京博物院开幕,此次展览以司马金龙为线索,讲述了当时东亚最重要的两座都城——平城和建康间的交流互动。
敦煌壁画上所画的内容就已经决定了这门艺术从一开始就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也正如它上面所画的内容(佛教)一样,传入中国后,就逐渐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同化。
11月20日,“丝路怀古——古龟兹壁画摹制特展”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作为正在敦煌进行的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展览展会活动之一,“敦煌壁画古乐器复原展”28日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10日,作为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由陕西省文化厅等承办的2018年国际现代艺术周在西安开幕。
3日,“银川对话-2018中国·意大利版画作品联展”暨国际艺术论坛在银川国际版画创研中心开幕
英文世界以瓷器(china)命名中国(CHINA),而中文世界对此“未持异议”,体现的或许正是双方对瓷器之于世界文化意义的高度共识。
吐鲁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几千年来商贸的沟通、文明的交流,在这里沉淀下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盛夏,木木美术馆推出了两场围绕着克孜尔石窟艺术的平行展览——“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和“僧侣与艺术家”。
“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僧侣与艺术家”18日同时在位于北京798的木木美术馆开幕。137幅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以高清图片形式复原。
《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通过还原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国艺术中的西方影响,呈现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兼收并蓄、共同发展的千年史诗。
展览“阿富汗国家宝藏”落脚郑州,231件(套)珍贵文物于5月25日与中原观众见面。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考古队在数以万计的各类器物中,甄别出一批距今约4000年的重要乐器——口弦琴。
这幅航海图是从一位在万丹从事贸易的福建商人手中收购的。当初用作包装纸,连同中国货物一起卖给了万丹商馆的英国人。
“敦煌壁画展览暨丝绸之路文化之夜”活动25日在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举行。本次展览是极具东西方文化代表性的敦煌壁画,首次在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阿富汗展出。
大型古埃及文物展“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 在贵州省博物馆开展,为大家献上了春节大礼。
首都博物馆“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汇集北京、西藏等五省市21家文物收藏单位,共216件(组)文物,其中大昭寺等13家寺庙提供的文物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2018年春晚上有一个特别设计的环节令诸多观众印象深刻,那就是由演员张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以及香港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共同见证的“国宝回归”。
“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大型展览11月29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展览首次把这三个国家的珍贵文物荟萃一堂,向观众展示丝路绚丽多姿的文化瑰宝。
10月21日,“荣归锦上”1700年以来法国丝绸展在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