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的出现,可以说是产业前进的新起点。不仅增强了阅读的便捷程度,扩大了阅读在社会的覆盖面,甚至从而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打破界限,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
尼玛泽仁认为,唐卡的优秀传统要继承和发扬,但也必须突破创新,跟上时代步伐,藏画既要和全国接轨,也要同世界接轨。他吸收唐卡绘画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特色,与中国水墨画以及西方绘画技法相...
为了保证工程按照既定的目标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国家画院组织了多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采风写生活动,以及阶段性的成果展览,并且定期邀请包含历史、美学、考古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举办...
2019年5月29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故宫博物院协办、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共同承办的“一带一路”人文历史摄影展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在罗马举办的中国古蜀文明特展三星堆国宝之一——青铜纵目面具意大利观众在罗马参观中国古蜀文明特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访问意大利时指出,中意关系植根于双方千年交往的历史积淀中,拥有...
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更加富有魅力。
董希源告诉记者,包括他自身在内的自由职业艺术家是一支活跃在艺术创作第一线的队伍,他们接地气、熟民意,是对外文化交流的潜在有生力量,他们更具有传承、发展、传播中华文化的热忱与担当。
2月28日上午,《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在首都博物馆正式开幕,小柴旦湖遗址、贵南县拉乙亥遗址等地文物,展示了人类征服青藏高原最早的证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文化是国家与民族的灵魂,而改革则为文化赋予不断前行的动力。
“2018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27日在福州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启幕,来自中、美、德、法、澳、日、越南等9国(地区),以及台湾的180余名艺术家,携近300件作品参展。
首届“一带一路”非中艺术交流展暨非中文化论坛于24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展览以“走进肯尼亚·感知新非洲”为主题,反映出当代非洲艺术作品的现状和特色。
2018年10月16日,“一带一路”龙泉青瓷杭州展暨百名工艺师爱心拍卖剑瓷作品巡展活动在杭州运河天地拉开帷幕,百余件剑瓷精品亮相杭州大运河庙会。
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简称北京文博会)将于10月25至28日在北京举办,美国、法国、英国等67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将参展参会。
“历史与现实:中国当代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近年来,中国与保加利亚之间的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的愿望也更加热切,这样的大背景促成了本次展览的顺利举办。
8日,“一带一路·黑龙江艺术家国际艺术交流项目——2018中日韩国际交流美术展”在黑龙江美术馆开展,共展出来自三地代表艺术家的六十余件各类艺术作品。
英文世界以瓷器(china)命名中国(CHINA),而中文世界对此“未持异议”,体现的或许正是双方对瓷器之于世界文化意义的高度共识。
为庆祝“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丝路华彩 无问西东——中外珐琅艺术交流展”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览馆展出。
20日,中国邮政发行《张骞》特种邮票一套2枚,小型张1枚,图案内容分别为凿空西域、开辟丝路,小型张内容为张骞像。全套邮票面值为8.40元。
“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大型展览11月29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展览首次把这三个国家的珍贵文物荟萃一堂,向观众展示丝路绚丽多姿的文化瑰宝。
“欧亚衢地:贵霜王朝的信仰与艺术”特展28日正式在上海开幕,30余件“贵霜王朝”的钱币、雕塑、配饰等珍贵文物揭示出古代中欧文化交流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