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甫

认证艺术家

关于姚俊甫

博士 书法家 国画家 学者
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
陕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禅意书画研究院院长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
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硕士 学士
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访问学者
陕西省文联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
多所着名高校客座教授 ...

艺术领域

禅心惟相,姚俊甫与其中国禅意书画作品的意趣精神(上篇)

评论观点 赵晁艺 2022-01-21 4123
姚俊甫
认证艺术家

书画家简介:姚俊甫,号惟相,禅意书画家、学者。中国当代禅意书画研究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哲学博士、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研究所博士班访问学者、陕西省文联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力邦艺术品拍卖公司签约艺术家、中国金沙文化艺术中心特邀顾问、中德国际艺术交流协会理事……

姚俊甫肖像

01 缘于西美

近一个月以来,笔者一直在终南山小院闭关,大概两周前的一日,说来也巧,那天正是阳历元旦,笔者打坐之后,起身欣赏那幅在书房悬挂了很久的姚俊甫禅意书法作品,此时突然察觉书桌上的手机在震动,一接通电话,来电者竟然正是艺术家姚俊甫,真是信息感应啊!

彼此祝福寒暄了一阵,放下电话后,笔者突然有感而发,想写一篇关于姚俊甫作品与中国禅意书画意趣方面的文章,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与拙见。

于是笔者一边抽空撰写文稿,一边从百余幅姚俊甫禅意书画作品图库中精选出书法、花鸟、山水三大类型共十五幅代表作品,并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每篇展示5幅作品)来讲述相关人物故事,解密作品禅意内涵,并与有缘的读者朋友们交流分享。

记得那还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我与姚俊甫相识于西安美术学院,当时彼此都只是一名艺术类的考生,缘份将我们安排在同一个美术考前培训班。记得那时的他,人很清瘦,穿着朴素,但很精神。与友人交流对话的时候,声音和悦,双眸炯炯有神。还有就是他留着一头毛寸短发,在校园里总是独来独往,就像是个“行者”,这就是他最初留给我的印象。

时至今日,转眼间近三十载春秋,沧海桑田,我与姚俊甫也早已过了不惑之年,而如今的他,身形稍有发福,面容里也多了些许艺术生涯中的沧桑,发型也由年轻时期的毛寸索性变成了光头,形象看起来如同是一个整日里把自己浸泡在书画艺术工作室,挥毫泼墨参禅悟道的“阿罗汉”。

这么些年,放眼社会,有太多的事物都在悄然地变换,又有多少所谓的“豪情壮志”最终都蜕变成了“逃离”与“放弃”,但对姚俊甫而言,数十年来,在朋友的眼中,对书画艺术的执着追求与他那幅憨厚儒雅的笑容,却至今未曾改变……

时至今日,我与姚俊甫虽各自在不同领域耕耘奋斗,但平日里对他的书画作品,一直没有间断关注,对我而言,是一种欣赏,是一种珍藏。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他的潜心修炼,功力不断地升华,姚俊甫禅意书画作品在中国艺术品拍卖收藏市场的市值也不断地飙升。我甚至时常也忙里偷闲,跑到他的书画工作室拜求作品,当然了,去的时候也不能空手,礼尚往来嘛,这是规矩。每当我得到姚俊甫的书画作品时,我总是如获至宝。

相信很多朋友与我一样,非常钟爱中国禅意书画作品,这其中的原因,一是,书画艺术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或者说具有一定的增值空间,另外,在很大程度上,藏家也希望通过欣赏或收藏此类作品,能给自己带来一种智慧的能量与生命的启迪。

姚俊甫 禅意书法作品 《行者》 四尺斗方 69cm×69cm

首先来赏读第一幅姚俊甫禅意书法作品《行者》,这个“行者”的本意原指:“出行的人”,而在佛教的习俗用语中,行者指“头陀”,即“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后泛指“修行佛道之人”。而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从某种角度讲,每一个人何尝不是生活的“行者”。

从一个生命的降生开始,无论求学、工作、婚姻、生子,应对纷繁生活琐事,甚至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创与磨难,历经生命中的千难万险,随时随地迎接人生的挑战,这所有的一切,不都是在磨练修行吗?

作品中的“行”字,本来有“前行”及“道路”的含意,但行的右部为亍(chù)原意却为“止步”之意。观赏此幅作品会发现,这个“亍”字部被写得小而“拘谨”,像一个小孩子“怯懦”迷茫地站在那里,像极了我们每一个即将步入社会或刚开始修行的人,茫然而不知所措。而行字左侧的“双立人”旁,笔触风格急转突变,落笔“生硬”夸张,形成阻断“亍”与“者”之间的一条江河,它象征着一条“鸿沟”或为一条崎岖不平的攀登之路。

左边的“者”字是汉语中的一个代词,代指特定的人、事、物。而甲骨文的“者”原本是一幅“柴木生火”的图像,有“燃烧”之意。因此笔者将此幅作品的禅意总结为:我们每一个人要去做一名生活中勇敢的“行者”,不要怯懦,勇往直前,跨越鸿沟,奉献社会,燃烧自我,成就自我!

02 君子之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早期的求学道路上,我与姚俊甫是师兄弟,只是所修学的专业不同,大学期间,我学习工艺美术,而他专攻中国书画,感觉平日的他,学习异常的刻苦上进,在西美国画系研究生毕业后又报考至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哲学专业,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论年龄,我们几乎是同龄人,他略小我一岁,但平时我们在电话里与会面时却从来不“称兄道弟”,而是相互尊称“老师”。多年来,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与默契,一点儿也不做作,感觉彼此只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欣赏与敬重吧。

笔者(右)与姚俊甫(左)在秦岭祥峪观光采风

我与姚俊甫虽不常会面,但每次谈论书画艺术或是品茗论道都很愉悦,有时我会去他工作室拜访,偶尔也同去访师会友,艳阳高照之日也驱车结伴,到郊外或秦岭峪口观光采风,姚老师偶然也会造访我在终南山下的那个禅修小院。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切平淡自然才是最好的。

与他的交往让我想起了《庄子·外篇·山木》所描述的那样:“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姚俊甫禅意书法作品《茶韵琴声》 四尺对开 138cm×34.5cm

高山流水遇知音,品茶论道悟人生,人生中若能与知音一同分享,一同品茶论道,真乃人生一大幸事。这里就再穿插一幅姚俊甫作品《茶韵琴声》,分享给读者中的“伯牙子期”。

茶韵琴声,何谓茶韵,何谓琴声?韵,指悠扬和谐悦耳的声音,声字《说文解字》释:“声,音也。《礼记·乐记》释:“声成文谓之音。”,即有一定纹理韵律的音色。通俗讲,就是“品茗”不只是在一起喝茶,而是在品茶的同时彼此相互欣赏,且交流和谐。

而“抚琴”,也不是独自弹琴,是与知音分享,双方能听懂的乐曲音符,从而产生共鸣。正所谓:“琴与知音弹,画对有缘人”。

此幅作品精选瓦当暗纹宣纸书写,画面古朴雅致,四字书写得很轻松,运笔不墨守成规,张弛有度。字体结构松而不散,形似正在“品茗抚琴”的四位君子。第一个茶字“断点之笔”写得有趣,整个字的外形像是刚刚采摘的茶叶,尤其是茶字的上下“四点”,也巧妙的“点”出了“青茶入杯”的场景画面。

笔者(右)与姚俊甫(左)在周至楼观台会馆品茗对弈

03 禅与世俗

还记得有一回,我特别委托姚俊甫为我的禅修小院创作一幅禅意书法作品,在耐心地等待了数日之后,终于传来消息,我便专程去他工作室取作品,本想着一定是个佛教禅宗名句,什么“禅茶一味”“大彻大悟”“醍醐灌顶”之类,结果,当他展开一幅作品,四个繁体字,我定睛一看还真有点蒙……

他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样子,微笑着,用手指轻点作品中的文字,故意放慢语速,顿挫的回应道:“吃、饭、睡、觉!这幅拙作让赵老师见笑啦,希望您能吃得好,睡得香,多提宝贵意见,请带回去好好欣赏品味吧”。

我当时虽然哈哈大笑一阵,但过后还是很隆重的请人用实木画框装裱好,悬挂在我那个小院的西堂墙壁上,成了我每日必读的“经典”。

姚俊甫 禅意书法作品 《吃饭睡觉》 四尺对开 138cm×34.5cm

慢慢地,这幅乍看起来貌似“俗气”的作品,还真让我感觉越来越不一般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禅意尽显,真乃大智若愚,大道至简嘛。

这幅作品也让我联想起了《庄子·知北游》篇,其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农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这段古文一言以蔽之,就是说“道在屎尿”啊,不一定“禅道”就是那些高深莫测无法捉摸的东西,“道”其实无所不在,“道”也就在我们所谓的世俗生活中。

再想想我们平日的禅修,又是在修什么?是非要成个仙佛什么的,或是不食人间烟火吗?答案显然是否。静心体悟,一个人,在每日应对纷繁琐事的同时,还能平心静气,吃得下饭,睡得安稳,不就是福吗?不也是一种禅定的功夫吗?所以还要感谢姚老师这幅“吃饭睡觉”,无论从作品的文字内容,还是他活泼却不失风范的笔墨,都带给了我一种禅悦与安静。

姚俊甫 禅意山水画作品 《江山如画》 六尺对开 176cm×48cm

接下来给读者展示一幅姚俊甫的山水画作,首先,作者以集大成之笔法勾勒出山石,皴法润泽,且虚实相生。山石浑厚,气势磅礴。画幅呈横势,远处群山耸立,如天神阵列,让人心生肃穆。其次从整体构图来看,画面既有散点透视的写意,又有平行透视的“地弧”与鸟瞰气场。

姚俊甫 禅意花鸟作品 《禅韵荷花图》 四条屏 136cm×334cm

在文章第一部分结尾处,笔者再为读者分享一组佳作,姚俊甫的花鸟四条屏《禅韵荷花图》。在此幅作品中,作者运用的笔墨与色彩简约而凝练,但画幅里却充满了意趣。作品中的荷花,即彰显出雍容又寓意着圣洁,是禅佛之中的经典标志,也象征着一个禅修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净之心与高洁品质。

该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作者巧妙地运用色彩的属性与笔法的特点将四季贯通却又加以区分,如荷叶以春“翠”、夏“青”、秋“橘”、冬“灰”四色晕染,而荷花以春“芽”、夏“朵”、秋“蓬”、冬“藏”的笔法点画,使画面在方寸之间尽显禅意且妙趣横生。

2022年1月12日夜

未完待续 敬请关注……

作者简介:

赵晁艺,号惟莲居士,中国华服道国学文化(课程)创始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华服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主任,长安华夏民族服饰文化研究联谊会会长、中国当代禅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姜姗秀中国华服非遗艺术会馆品牌文化顾问、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活动组委会华服道文化顾问、世界汉服模特大赛中国西北赛区专家评委、汉服礼仪总顾问,现受邀担任多所大专院校研学培训导师、客座教授、多家政府景区星级酒店、国企集团公司及大型活动典礼文化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