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

认证艺术家

关于巨石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成员,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黄土画派研究研究画家、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特聘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艺术领域

艺术年表
  • 2021年举办《简逸·冲和——巨石写意花鸟画品鉴展》
  • 2019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际巡展南非站。
  • 2019年参加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荷兰阿姆斯特丹中国画作品展。
  • 2019年参加中老文化旅游年“国风-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作品展”,作品《江边》被老挝国家博物馆收藏。
  • 2019年作品《春暖丝路》获石鲁奖-首届全国大写意中国画展优秀奖。

此时无声胜有声——巨石及其水墨画作品赏析

评论观点 罗宁 2021-04-21 4559
巨石
认证艺术家

当看到巨石最近的水墨画作品时,笔者耳目一新:现实生活中繁杂的事物在此变得简约和单纯;混沌的世界在此变得无比明快和清亮。我差不多忘记了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周公后代,一个实实在在的关中汉子,倒像是一位灵气十足的南派画家。

其实,这正是我的兴趣所在。为什么北方人非要画厚重如山的东西而南方人非要画小巧玲珑的东西呢?难道北方人不爱秀美,南方人不爱雄伟吗?艺术有时候就是一种求缺。

还是在十多年前,巨石在陕西美术画廊举行个人作品展,虽然由于年轻作品有嫩稚之感,但同时有一种东西像光一样闪过,那就是作品已开始表现出一种自然、率真,清晰的画风中饱含着隐约的个性语言。

然后,这十年间他不再出现了。他带着展览反馈的信息开始了自我空间的寻觅,他临摹过无数遍八大山人、齐白石和吴昌硕等大师的作品,深深领悟到大师传递给他的种种传统精华之奥妙。其间,他曾深造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画助教研究生班,并得到张之光等名师点化。然而,他不想再像长安画坛的画家们用作品解读现实生活时那般沉重和压抑,他要顺着自己的灵性去变化,轻轻松松,潇潇洒洒。

应该说,花鸟画这条路窄而挤,求变、求好非常难,但巨石却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用很少的语言说很多的话,用极简约的手法,表达极丰富的内心世界。

艺术的个性,是画家本身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反映。生活中的巨石很幽默,他善于给一个事件或事物下定语,他讲的“段子”后面兜出的“包袱”往往使朋友们笑得前仰后合,但使人正觉得恰当之极,他的智慧正在于幽默的概括,这就是使人不难理解他的水墨画。

我们再来品读他十年后的作品。《四季之歌·春、夏、秋、冬》、《醉春》、《籁寂》中的每一只鸟,画家都寓其一种“出世”的老庄思想,或淡漠、或超然,十分玩味。而《伏久者飞必高》、《桐瓜瓜》等无不显示了画家到位的笔墨功夫,其中《桐瓜瓜》、《细语》、《燥窝鸡》等作品有一种“生意”,即花鸟画就讲“生意”了。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并非取材于“老四样”(梅兰竹菊),而是身边活生生的题材。毋庸置疑,画家如果没有对现实花鸟世界认真的关照和体察,是很难创作出这批作品的。再像其山水画作品《炊烟绕青山》、《希言自然》等,画面语言可谓简的不能再简,可画面的内涵却有增无减,营造的意境也不能不使人感动,这种大胆的概括,无疑使他的作品个性越来越强,品位也随之提高。

可以说,巨石作品属于新文人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他的画,首先继承了传统优秀文人画的精神,其根本的特征在于对古人写意花鸟画“气与力”的继承,他惜墨如金,好多作品却能恰到好处;同时作品又洋溢着浓厚的现代气息,此点在其作品中显得较为突出,别无所言,就他的落款和布白两项均表现的独具匠心。作品《籁寂》、《独撒万古意》、《希言自然》等提款均在画面的居中位置,与画面浑然一体,这些很强的现代构成意识,使他的作品不单没有落入俗套,反而从北方画坛“跳”了出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画形式构造和用笔用墨往往是笔未到而意到,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意效果。

当然,对一个严肃认真看待艺术的画家来说,变化是艺术的提高过程,事物从外形到内在、物质到精神是十分复杂的,艺术家表现事物,捕捉这复杂变化的东西之本质,由繁到简,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是一种艰苦追求的过程。而巨石仍然年轻,他在经历这个过程。当生命之树的第四十个年轮到来时,巨石仍然像个大孩子似的对艺术生命充满好奇和渴望,“相信通灵妙悟能使灵感和激情升华,我将不断地求索。”我们无理由不相信,他将在以后的艺术实践中,去探寻,去变化,从而创作出面目更新的中国画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