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艺术家
关于方力钧
艺术领域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是无形的,既指万物运行之理,又含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价值原则。对“道”的探求,实则包含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人与社会关系的定位取舍,人对自我价值的深邃探求。
寄神宗美(日本) 再造系列之圆锥 2015
杰米·克拉克(美国) 季节 2003
史蒂文·海恩门(加拿大) 黑色大地 2003
韩美林(中国) 青瓷 2012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典范形式之一的陶瓷艺术,历经千年炉火,早已深得材质外在之美,尽传精神内在之秀,成为构成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器之道一为天工,一为人巧,陶瓷艺术成就于材料、技法、烧造的相得益彰。作为手造之物,摆脱匠气甜俗的格局,免于燥气与火气的痕迹,把握色彩晕染的层次,早已不是当代陶瓷艺术家的独特用心之处了。以小见大,如何在陶瓷艺术作品中呈现对自然的认识,对世界的感悟,创造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境界成为更多当代艺术家的诉求,正可谓境由心生,心生则种种法生。也或许陶瓷艺术的意境就在其本身,无需高贵的条件,一团泥,一炉火,就是一个自在圆足的精神世界,就足以诉说自身与这个世界的深层关系了。
耿雪(中国) 语·眼 2017
李正文(中国) 鳜一 2017
吕品昌(中国) 金砖 No.2-1 2016
伊洛纳·洛莱姆(拉脱维亚) 兵升变(皇后) 2017
“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聚焦当代陶艺,它摆脱了传统的制作方式和审美趣味,代之以自由表达之形式,注重陶艺家情感体验的传达,呈现出变化多样的时代风格。西方现当代陶艺的发展与现当代艺术相关,深受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等艺术运动的影响。中国现当代陶艺则是在本土传统和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而来的,既有明显的本土中国风,又蕴含了一些流行的国际陶艺语言。近年来,中国陶艺的发展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中国陶艺家对本土传统与外来风格之间的处理越发成熟,与国际陶艺界的交流和互动明显增强。
让—弗朗索瓦·富尤(法国) 胡兀鹫 2017
马克·路佛德(美国) 两位伊丽莎白 2016
吴昊宇(中国) 新石器 NO.11 2014
深见陶治(日本) 气(风立) 1999
本次展览集中外陶艺名家69人,展示中外陶艺精品83件,各路方家得陶艺之道,成斑斓之器。展览由“融合延伸”“见微知著”“象外之韵”“聚集拓展”四个单元构成,无论从技法亦或观念上,从地域或是年龄上,都是对国内外当代陶艺生态梳理的一次有益尝试。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将中国当代陶艺作品与世界各地当代陶艺作品同台展出,展现了东西方艺术家对陶艺的不同理解和体验,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外陶艺的切磋与对话。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思考自身与国际趋势的差异,更促使我们进一步探寻自身的主体性和身份认同。
白明(中国) 坯粉之书 2017
方力钧(中国) 2013.9.11 2013
菲利普·巴尔德(瑞士) 冰石 2017
鸿韦(中国) 完美的碎片 2015
蒋颜泽(中国) 山水·城市·尘世 2017
李泽守(韩国) 重生(景德镇系列) 2016-2017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此次主办的“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将进一步丰富清华大学“人文日新”的校园文化,延续博物馆高水平和国际化的策展理念,同时也将充分体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厚的陶艺教育和创作传统。最后,要特别感谢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感谢清华大学、清华美院在各方面给予的鼎力支持,感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展团队的出色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artist/298/allnews-25236.html
资讯类别:展览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