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艺术家
关于贾浩义
艺术领域
他画的是感觉。 实际上所谓“写意”就是画感觉,而“大写意”当然就是画大感觉了。 水墨大写意尤其是泼墨大写意提出的悖论恰恰是:感觉越鲜明越强烈,画出来越朦胧越糊涂! 这就是“舍形而悦影”! 换成现代话,就是舍知觉而悦感觉。 在老甲的画中,知觉的完整、凝固、冷静、客观被舍弃,谨留存感觉中最强烈的印象,即画家经验中最深刻的霎那。 知觉要求飞速流逝的世界停下来让它仔细辩识和完整把握,而感觉却让世界继续它奔腾的脚...
康有为、陈独秀等在20世纪20年代末掀起“美术革命”,确实是因为中国画自晚清以来出现了衰败的事实,古典文人画的形态和现代社会之间出现了裂痕,甚至脱节,于是现实对中国画的变革提出了要求。但是,我们又看到,中国画自身也存在着一个“变”的过程,它的内部本身也一直在变化,比如北宋的绘画到南宋的绘画就是一大变。在我个人看来,所谓中国画的现代性,实际上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一个是其自身内部的变化,另一个便是通过...
贾浩义一直是我比较关注和喜欢的当代画家之一,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狂放恣肆,有一种很强的视觉张力。在他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作品——“马”系列,千变万化、恣意横生,达到了古人所说的“是山,
我不是个能做大事的人,从小就没立下什么大志向,只是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不遂心时就跳一跳。比如开始觉得工科有饭吃就学了工;后来画瘾上来,便转向了艺术学院,学了国画。选修国画的原因是,中国人嘛,还是画中国画好。
人之初 “文革”后,重新思考画什么,怎么画,恐怕是所有画家都遇到的问题。因为过去是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怎么画也很简单,越“细”越好。艺术应是人性人情的图示,我决定从这里出发,去表达我感动的东西,当我
1936年 1岁至5岁长城脚下河北省遵化县鸡鸣村跳出一个顽童;老甲兄弟三人,行三,按族谱取名浩义,另有一姐一妹;老甲生于战乱,从小放牛、牧羊、拾柴、乞讨,并亲眼目睹过日本兵烧杀抢掠之惨状;母亲略读四书五经,为避乱,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