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

认证艺术家

关于徐华

2012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教授。现为《陕西国画院院刊》执行主编,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育部专家库成员,陕西国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华山画院副院长,陕西画院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

艺术领域

艺术年表
  • 2020年1月2日,应邀参加“素处以默”刘万鸣写生教学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山东师范大学);
  • 2019年1月3日,《美术网-徐华水墨专栏》《童中焘:中国画画什么?》; 1月10日,《美术网-徐华水墨专栏》《何水法:春暖花开》; 1月12日,应邀参加《水...
  • 2018年1月,作品《华山雪》参加“拯救地球绿色团”展览会"Save the Earth Green Corps” Exhibition; 1月24日-30日,在华山东峰观雪写生,第十五次...
  • 2017年2月1日,创作《月上华山》《天地山川有月华》《清风下棋亭》《流云》《下棋亭》; 2月9日,前往华山写生,创作《舌尖尖上的墨》《雪后华山》《笔尖...
  • 2016年5月,甘肃省博物馆·美术馆举办“行者——徐华画华山”国画作品展(甘肃美术家协会、陕西国画院、西北民族大学主办); 6月,国画作品应邀参加“七...

小扇面 大空间

评论观点 2017-12-19 16602
徐华
认证艺术家

摘要:扇面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虽尺幅不大却包罗万象,加之易保存、价值高,更使得它被历代收藏家和鉴赏家奉为瑰宝。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扇子的由来及其传世典故、扇面的美学特征等方面的阐述,从而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到扇面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关键词: 扇面画 美学特征 观赏价值 收藏价值

一、扇子的形成与演变

“扇”,又名“箑”,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的虞舜时代,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云,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可以说,“五明扇”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扇子了。在商周时代,人们用鸡尾制成了“翟扇”以及长柄的“雉扇”,此类扇之用途并非纳凉,而成了主人贵族身份和权威的一种象征。其实,汉以前的扇子,多以集羽或竹苇编制而成,用于招风取凉,拂尘驱虫等。古诗“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表达了人们对扇子心存感激,于是称之为“凉友”。到了汉代时期,出现以竹为图框、以丝织物制成扇面的“纨扇”,又因其“团团似明月”,故也称之为“团扇”。此形式的扇子深受中国古代妇女青睐,作为一种主流在中国古代盛行了上千年,有古诗“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生动形象的借用团扇刻画少女对情郎离别的思念情愁。宋元时期,纨扇尽管仍占主要地位,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直流行至今的折扇。折扇始于北宋,据传是从日本经朝鲜传到中国的,由于折扇制作精致,便于携带,深受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青睐,在民间中广为流传。

扇子不仅是人们的纳凉工具,也被用作为戏曲、舞蹈、表演艺术的道具,它更是汇集了书画、雕刻、刺绣、编织等技巧的艺术作品。扇子本身除了是画家的绘画载体之外,也是画家绘画作品中描绘的对象。如张萱的《捣练图》、《皇后行幸图》,孙位《高逸图卷》,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阎立本的《步辇图》,我们可以欣赏到画家笔下的形质各样的扇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第四段场景描写,一侍女手持长柄团扇,扇上就绘有山水。有关扇子的典故也不少,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记载了“三国时杨修为魏太祖画扇,误点为蝇”之事;而在东晋,相传大书法家王羲之即兴为一卖扇婆婆题字,使得老婆婆的扇子大为畅销,一时传为了佳话。三国时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形象,更使得他常不离手的羽扇成为了他身份和智慧的象征。宋诗人王安石等人也写过咏团扇的著名诗篇。

二、扇面画的美学特征

扇子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盛行几千年之久,这与赋予它不朽生命力的文化内涵密切相关。小小的扇子却蕴含了中国绘画、书法、诗词、篆刻、雕刻等多种艺术于一身,扇子融入中国文人的无穷智慧与情操。

中国文人有处处留墨的雅好,扇子一经文人和画家之手便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就形成“扇面”。扇面是中国书画的形制之一,它和斗方、中堂、对联、手札、册页等形制一样,迎合了人们收藏和欣赏的不同需要,而扇面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更使得其成为了中国书画中极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1、构图形式美

中国书画形制多表现为长方形或方形,而扇面却以其特殊的圆形、拱形等作为表现形式,这种曲线构成的扇面形制不仅能给人一种动感的客观审美效果,而且还使得扇面在构图上独树一帜,既活泼灵巧,又精致典雅。

说到扇面,其构形式可以称之为平面构成中的适合纹样,适合圆形拱形的纹样点线面构成因素。画面将所画物体放在圆形拱形的结构中,这种纹样其本身就具有审美性。以折扇扇面为例,其构图分为边角构图、两岸式构图、满构图。半角构图取扇面四角之一,作为画面的主体描绘,画境超逸空灵、疏朗开阔。两岸式的构图是最常用的扇画布局方法,大多有避风掬水之势,景物虚实相应,形成左右、上下、斜对的取景方法,体现着中国万物阴阳相生之说。一类则为满构图,满构图的扇面,景物占大部分空间,画面整体实多虚少。以上大致为山水扇面构成形式,然花鸟画大致是以中轴线构图或为半边折枝花构图,来体现花鸟画的独特审美。扇面除了绘画之外也有以书法为主的扇面作品。扇面形状左右张开,书写置陈布势上,向内收拢,书法呈现的是由内而外的辐射状,书家需根据上疏下密关系,来布设疏密长短,扇面书法布局遂自成一格。[1]

2、笔墨精美

笔墨是中国艺术最基本的语言,是中国画家表现自我艺术理想的载体。扇面虽小,却能承抒发画家的思想感情,他是画家心灵的迹化,性格的外现,气质的流露,也是画家笔墨审美学养的标记。扇上作画,可以反映出画家水平高下与粗略,扇面属小品与卷轴画相比仅仅是转换视角,移大作小,这样画家就可以将景致全部收入眼帘,从容掌握画面整体以局部的笔墨调和关系。画面笔墨或俊秀华润,或松动灵秀,或苍茫古厚。可谓咫尺之内包罗万象。

扇面尺寸小,有利于笔墨技法的充分表现,他能将墨的“五色”与“六彩”演绎的精致入微。可将扇中人使传神达意;花鸟鱼虫则呼之欲出;画中山水让人有一扇之间而千里有余之感。正如元代郑元祐《题赵千里聚扇上写山次伯雨韵》诗: “宋诸王孙妙盘礴,万里江山归一握。卷藏袖巾舒在我,清风徐来谷衣薄。”中所描述的一样,扇面画尽管“归一握,藏袖中”,却可呈现“万里江山”之势,其意境深远,气象万千,引人产生无限遐想。可见画家在这咫尺小天地中以精练简洁的艺术语言,折射出深邃的精神情感,寓意深刻,可谓“小品大作”矣!

3、诗书画印相映成趣

扇面画在唐代盛行,当时的扇面大多是书而不画,因为文人皆能书但未必能画。书画共扇始于宋代,而把扇面书画艺术推向极致的是折扇画。到了明代诗、书、画、印同扇子融为了一体,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扇面艺术。

扇面的两面一面题字作诗,一面作画。扇面画内容广泛,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神话故事;至于书法,则会书写楷、行、草、隶、篆等不同书体。历史上,明代“吴门四家”,清代“四王”以及现代的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等皆有扇面佳作流传于世。齐白石“五出五归”过华山,所作的《华山图》团扇作品,题有:“看山须上最高楼,胜地曾经且莫愁,碑石火残存五岳,树名人识过青牛。日晴合掌输山色,云近黄河学水流,归卧南衡对图画,刊文还笑梦中游。” [2]画和题记相得益彰,在小小的团扇空间中,勾勒出云遮雾罩,气势磅礴的华山,用真情抒写华山精神,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小空间里,蕴含的却是画家的全面修养。现代画家更是经过了长期的探索,广收博取,在继承扇面画传统的同时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扇面画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

扇面书画,一面绘画,一面题字,咫尺之间可容大千世界,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扇面巧妙的结合了卷轴挂画与手中玩扇两者的特质与长处,清新风格与闲情雅致顿时呼之欲出。同时,极具美感的扇面形制配以画家的精湛技艺以及饱满的艺术激情,使得扇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三、扇面的价值

扇面作为扇子的主体,它不但具有实用性可以生风纳凉,同时也有较高的观赏性和传播诗画的载体的功能。扇面艺术它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市场增值潜力巨大,成为近年来藏家的收藏、把玩之最爱。

1、观赏价值

观看扇面就是一种富有诗意的审美活动,扇面作为中国绘画的载体方式之一,其特殊的展现形质,使观者在品味把玩中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扇面画面一般约为1平尺左右,尺幅虽小,但内容丰富。从题材上,可作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亭台楼榭、诗词书法等等变化无穷;从形式上看,扇面画在表现形式上或写意或工笔,或水墨或重彩,可以率性为之,无拘无束,也可以工整细腻,一丝不苟,极易挥发出画家的灵性与真情。扇面画具有书画所具有的一切特点,而且还具备了书画所没有的独到之处。都无形中使扇面具有了很高的观赏价值。扇面以其正反两面都可作为书画载体的特质,为书画合璧提供了特殊的形式,可以一正一反各作书画,亦可以折扇折痕作格景书画,还可以多人合作扇面画,展之则一格一景,真的是美轮美奂。若以泥金笺绘扇,则使扇面具有华丽与素雅双重美感并具的特殊效果,更让人赏心悦目。

2、收藏价值

中国画价值有以尺论价的规则,其实单纯就绘画作品来说尺寸大小并非可以完全体现它的艺术价值。在书画投资中流行着一种说法:“一手卷,二册页,三为中堂,四条屏,楹联第五,扇面居末”,正因如此,扇面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不为市场所重视。但随拍卖市场整合淘沙,扇面作品的悄然升温引起人们的关注。扇面画的收藏已成为一个颇具增值潜力的藏品门类了。艺术性决定价值,扇面尺幅虽小,但由于形制和绘图材料的特殊性,扇面作者大都是造诣较高的艺术家之作,由于扇画形式特殊性,可以全面反映一个艺术家的绘画功力和艺术学养。和画家的作品的小空间和大局观,都可以在此反映的淋漓尽致。这一切使得扇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因此不少藏家把扇面当成书画收藏的一支“潜力股”。

事实胜于雄辩,从几年来的拍卖行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们看看:在1995年,扇画拍品的平均成交单价为3.3万元,到2005年已经达到了10万元。在2004年5月中国嘉德拍卖会中,明代唐寅、文徵明、陈继儒、陈道复、陈洪绶、邵弥、文嘉、陆士仁的书画合璧扇面,估价32万至42万元,成交价为101.2万元,成为了扇面拍卖中首件超过百万元的拍品。在北京翰海的2004秋拍中,唐寅《看梅图》扇面,估价25万至30万元,成交价为40.7万元。2004年12月,在上海崇源拍卖会上,首次在内地市场露面的刘贯道《人物故实图册》(元代人物团扇扇画六开)以2420万元高价成交,创下纪录。而在中贸圣佳2005年春季拍卖会中国扇画专场上,164件拍品卖了1478.4万元。其中,清代画家王原祁的《仿梅道人笔意山水》扇面(水墨金笺)竟以66万元成交;齐白石的《三友图》扇面也拍出了46.2万元的高价,令业界大感意外;2008年初,北京翰海拍卖会中,八大山人《双鱼图》扇面估价35.45万元,结果以159.5万元成交。[3]一把扇子拍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但这些数据同样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扇画市场增值潜力巨大。

扇面艺术是中国文人的创造。扇面艺术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感知泱泱大国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身临其境的体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重写意的民族,中国文人则是通过写意方式来排解自我性情。倪瓒在《云林论画山水》中写道:“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4] 聊写胸中意趣,以扇面表情达意乃是不错的选择。

扇面艺术与中国卷轴画、手卷、册页艺术共同承载着中国文化,扇面以其特有艺术形式,为中国诗画的传播起到了“扇风”的作用,扇面艺术是真正将书画艺术与实用的美术完备结合艺术品。扇面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

参考文献:

[1]倪明 沈东.扇与扇面艺术-读[J]《南京博物馆藏明清扇面集》.品书录,124-125.

[2]代琇 庄辛 等著.大家齐白石[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87.

[3]李娟 凌文辉.小扇面 大价值[J].投资与理财.2008,78-79.

[4]倪瓒.《云林论山水》[M].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修订版.706 .

[5]郭娅.中国的扇子文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作者简介:徐华(1971-),男,甘肃人,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生,从事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