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

认证艺术家

关于徐华

2012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教授。现为《陕西国画院院刊》执行主编,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育部专家库成员,陕西国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华山画院副院长,陕西画院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

艺术领域

艺术年表
  • 2020年1月2日,应邀参加“素处以默”刘万鸣写生教学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山东师范大学);
  • 2019年1月3日,《美术网-徐华水墨专栏》《童中焘:中国画画什么?》; 1月10日,《美术网-徐华水墨专栏》《何水法:春暖花开》; 1月12日,应邀参加《水...
  • 2018年1月,作品《华山雪》参加“拯救地球绿色团”展览会"Save the Earth Green Corps” Exhibition; 1月24日-30日,在华山东峰观雪写生,第十五次...
  • 2017年2月1日,创作《月上华山》《天地山川有月华》《清风下棋亭》《流云》《下棋亭》; 2月9日,前往华山写生,创作《舌尖尖上的墨》《雪后华山》《笔尖...
  • 2016年5月,甘肃省博物馆·美术馆举办“行者——徐华画华山”国画作品展(甘肃美术家协会、陕西国画院、西北民族大学主办); 6月,国画作品应邀参加“七...

周午生:功力与修养 | 壬寅吉祥 | 美术长廊

访谈评论 2022-02-02 11:57 来源:美术网 作者:徐华水墨专栏 23207
周午生在天津美术学院受过良好的中国画教育,他专攻工笔花鸟,毕业后从工整的重彩画创作逐渐转向兼工兼写的风格,同时迷恋纸本水墨技法,近几年来又在没骨花鸟领域驰骋自己的才能。

功力与修养

文/邵大箴

《惠风和畅》325x122cm 2021年

人们品评绘画,犹如欣赏一切文艺创作一样,主要在乎作品的艺术质量。艺术作品的质量包括两大要素:一是艺术家的功力,二是艺术家的修养。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必须有基本的技艺能力:运用点线面和色彩的造型本领和构图的技巧,方能组织一幅像样的画面。绘画技能是一种手艺,要掌握它,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练;虽然有了绘画技艺,还不一定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但技艺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缺少这种技艺的人只能是空头艺术家。艺术家的技能能得以充分发挥,关键是艺术家的修养,即他对生活和艺术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技能和修养,简单地说就是古人论述的艺术家必备的技与道两个方面。我国传统的说法是“道进乎技”(庄子.寓言),是说道的境界往往以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操作即技能,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后人又有“技进乎道”的言论,不过意思都是说技与道的辩证关系。对包括绘画在内的一切艺术门类来说,技术、技巧是基础,艺术家只有掌握了娴熟的技巧,才能理解到其中的文化精神,体悟到其中所含的道,由此又使手下的技艺增添应有的文化内涵。

上面这段话,是我读了杰出青年艺术家周午生的国画作品引发的感想。

《嘉蔬之一》73x91cm 绢本 2020年

《春和景明》136x68cm 2021年

《春归大地》168x90cm 2017年

周午生在天津美术学院受过良好的中国画教育,他专攻工笔花鸟,毕业后从工整的重彩画创作逐渐转向兼工兼写的风格,同时迷恋纸本水墨技法,近几年来又在没骨花鸟领域驰骋自己的才能。他的作品,不论运用了何种技法、技巧,都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作画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技艺精湛、功力雄厚和品格纯正。如果不是浸淫传统、迷恋古典、心静神定的人,是难以在技艺上达到这一高度的。周午生的功力见于笔线的力度与韵律,墨与色彩交融的和谐雅致,画面气氛的平和、清净。他之所以沉醉于技艺,最初是出于对技艺的崇拜,深知技艺是绘画创作的基础。在实践过程中,他则逐渐感觉到技艺后面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那就是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和艺术原理的领悟,从而增强了自觉研究有关艺术历史、理论和专业门类艺术特点的兴趣,由此胆识大增,视野大为开阔,他的创作实践也明显地发生着变化。尤其对工笔画创作中“雅”与“俗”、“工”与“写”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长期以来,烦恼工笔画界的是为大众喜爱的工笔花鸟如何不媚俗而有雅致的品格,以及在工整描绘中如何有写意精神。周午生始终以传统经典为师,保持应有的品格;他不断探讨“工”中有“写”的方法,使工写结合,增添画中的书写因素,并适当用构成法补充传统的笔法墨法,赋予作品以新的特质。

《荷边弄水一身香》60cmX100cm 2021年

《天香一品》60cmX100cm 2021年

《锦羽春晖》240cmX200cm 2017年

《锦羽春晖》240cmX200cm 2017年

最能代表周午生创作清丽雅致特色的是他近期醉心的没骨花鸟。近几年来,他创作的许多没骨画如《碧烟染秋》(2008)《红掌清波》《侧翅三秋》(2010)《林间》(2011)《猫》(2013)等。周年生的没骨花鸟特点,在于强调用笔,即他说的“点法”。没骨而又要用笔,岂不矛盾?周午生在他的着作《没骨画》(四川美术出版社,2013)解释说,正是用恰到好处的点法,使没骨花鸟“见笔”、“见物”。他认为画界流行的不见笔、见物,而只用撞水撞粉的没骨画面易花、易烂和过于媚、巧。他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点法用笔“洒脱,灵变,松动,妙在运笔挑剔顿挫变化之中,一气落笔,气和为主,意求神韵,点必藏锋,含蓄细蕴。”他的这段话,完全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没骨花鸟画创作。他还指出,点法用于没骨花鸟有其不足,可用其它技法如撞水、撞粉、提亮、分染等技法加以弥补,增强画面的质感和层次感。也是在这本着作中,他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花卉没骨法是介于工笔与小写意之间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为它既具文人写意画的特点,又具工笔形神兼备之长。”此外,书中关于以法致道、传承与创造关系以及写生等一些问题的见解,也是有相当学术深度的,充分说明他是一位兼有扎实艺术功力与理论思考的艺术家。正是他的实践经验和艺术修养,使他的作品笔墨有品质、有气韵、有意蕴,语言大方而有感情,格调雅正,人们在赏心悦目同时,能得到审美情感趣味的陶冶和提升。

我在周午生的作品和着述中,不仅看到一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有思想的杰出艺术家形象,而且还深信,他的艺术未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金红半绿》121x123cm 2021年

《艳冠群芳》121x123cm 2021年

《秋水闻香》150x140cm 2021年

《春华秋实》90x84cm 2018年

《碧盖猗风》90x68cm 2021年

《四季长春屏》136x34cmX4 2021年

周午生近照

周午生,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委员、中国画学院院长、花鸟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津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