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美术综合

北京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艺术设计委员会工作会议先后在京召开

美术综合 来源:北京美术家协会 2024-08-19 10:45
北京美协版画艺委会召开工作会议2024年4月15日上午,北京美协版画艺委会工作会议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召开,艺委会成员代大权、赵永康、芮法彬、沙永汇、黄洋、牛明明、王霖、董令时等参加了会议。会议上就利用

2024年4月15日上午,北京美协版画艺委会工作会议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召开,艺委会成员代大权、赵永康、芮法彬、沙永汇、黄洋、牛明明、王霖、董令时等参加了会议。会议上就利用北京院校进行版画人才培训;创作版画创作基地;搭建中高端平台进行展览及行业互动;开发市场等议题进行探讨。与会人员积极发言,现场气氛活跃。

北京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代大权发言:北京汇聚优质教育资源与广阔市场。应善用教师资源,依托地缘优势,推动版画艺术发展。北京展览资源丰富,应主动策划多形式展览,展现版画魅力。中国版画一直以来有着很高的评价,应当坚持自身的艺术立场,不断提高学术品质。北京的版画市场有待深度开发,艺委会有责任积极探索版画市场新路径,让版画走进千家万户,替代家中印刷品,成为艺术品新选择。

北京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赵永康发言:北京作为直辖市具有自己的影响力,但版画艺术影响还比较弱。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专业院校有很强的版画实力,传统深厚,教师资源丰富,教学经验与师资资源都可以借鉴使用。充分发挥北京的版画艺术基地培养人才的优势作用,促进与外省现有版画基地的人才交流与场地利用。展览资源丰富,应借势造势,举办多样化版画展览。同时,需探索版画市场化路径,提升自身价值。

北京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芮法彬发言:北京版画应深挖地域资源,形成特色优势。版画具有其独特装饰性,版画艺术契合现代人多元的审美追求,市场潜力巨大,易于普及。应当加大版画的培训力度,不仅高校设置专业课程,也应该增强社会层面的培训,拓宽版画艺术传播渠道,让更多人领略版画之美。

北京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沙永汇发言:版画艺术的普及性不高,需通过有关部门、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努力,增设版画制作体验活动,以亲身实践提升公众认知。目前的版画市场比较活跃,建议北京美协联合国家画院,共同搭建平台,开展国际交流,举办青年版画交流展、家居版画展等,有针对性地宣传推广版画艺术。

北京美协版画艺委会秘书长黄洋:北京美协版画艺委会应发挥本体价值,注重学术梳理,通过与高校紧密合作,实现学术引领与人员培养的双重目标。针对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市场活跃度方面,建议依托项目筹集资金,开办形式多样的版画课程与培训,通过版画普及与审美教育,扩大版画的辐射面与影响力。

北京美协版画艺委会副秘书长牛明明发言:版画在欧洲的影响,普及度认可度都很高。院校作为教育阵地,不仅承担着传授版画技艺的重任,也起到了普及和宣传版画艺术的积极作用,促进了版画的社会认知。除了业内人士,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也关注并进行版画收藏。

北京美协版画艺委会副秘书长王霖发言:中小学教师在进修过程中我发现版画教育资源还是很丰富的,且中小学版画普及工作一直在做,包括自己的版画培训,和画院也有联动。中小学作为教育的重要阶段,是版画普及的切入点,能够有效影响并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与审美素养,为版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基础。

北京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召开

2024年6月18日下午,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召开。北京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委员会主任马赛,副主任吴琼、鲁艺,秘书长范寅良,副秘书长王选政、师丹青、付阳,委员杨冬江,李迎军、陈磊、王晓昕、王佳、王国彬、华长印、刘洋、李鉴、陈晓环、刘键等委员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和论坛。

针对当代设计艺术的变革与发展、青年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多学科交叉的现象与效果,北京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学术论坛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设计教育范式更新与探索”、“艺术设计与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为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讨论。

马赛主任针对时代变革与教育更新提出了若干关键性问题,包括在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本科生培养方式的革新、未来设计教育的战略方向、新时代人才的识别与培养方法等等。马赛主任对这些问题进行的深入解析,为与会委员的学术讨论提供了理论框架,并激发了委员们的深入思考与讨论。同时马赛主任也对后疫情时代下院校毕业生的整体状况与特质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并以此切入,进一步介绍并探讨了院校专业与课程改革的具体经验及跨学科合作交流对教育的重要意义,为与会委员们建设首都高校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法。

吴琼副主任在论坛中提出,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明确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并深入剖析当前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挑战不仅局限于高校层面,以众多社会知名机构所提供的高水平设计课程在引领时代潮流和结合社会实践方面的效果为例证,阐述专业院校所需应对的时代挑战与需求。同时吴琼副主任建议,可以通过学术共同体的集体智慧,深入探讨院校中专业的艺术设计教育与其他机构及专业的异同,共同建设首都的艺术设计教育事业。

华长印委员从出版角度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新信息。王选政副秘书长在论坛中深入解析了从汽车设计到交通工具设计的学科演变过程,阐述了相应教学模式的迭代与革新,他强调技术进步与教育模式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与相互促进的价值意义。鲁艺副主任、师丹青副秘书长、王国彬委员等专家委员一致认为,人工智能作为设计与教学的新工具、新动能具有极大潜力,同时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依旧不可忽视。素描、写生和乡野调查等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功至关重要,艺术设计教育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人本教育转型。杨冬江委员深刻阐述剖析了艺术设计专业大类培养的教育思路及方式,同时解析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者与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与塑造方法。王佳委员强调在跨学科合作共创中设计专业坚守其核心基础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设计思维可以成为与其他专业融合的关键理论。陈晓环委员分享了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实战经验,跨学科共创模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并培育出了优秀作品。各与会委员从多角度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见解。

北京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恰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展。在范寅良秘书长的介绍讲解下,与会委员们参观了多个展厅并对毕业设计作品展开了深入的专业讨论。委员们对艺术设计事业未来力量的发展表达了高度赞许与憧憬,并期望通过多学科、多视角、多院校的合力,推动北京地区艺术设计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