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访谈评论

西美非遗 || 程征美术活动年表

访谈评论 来源:美术网 2024-05-27 08:54
程征美术活动年表

程征美术活动年表

程征美术活动年表

20世纪

1944年

6月30日,出生于贵州省独山县。

1957年

1957年7月,毕业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玉成小学。同时考入陕西省武功县第二中学(杨陵中学)。受美术老师吕含华启蒙,参加学校美术组。

父亲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时与画家徐悲鸿交往甚笃,受其启发和鼓励,激起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程征1957年小学毕业照

1957年小学毕业照

1960年

7月,毕业于陕西省武功县第二中学初中部。同时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名康平)。在附中4年学习期间,蒙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及各位老师悉心教导,绘画和文学等皆领受了较系统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期间,听作曲家郭石夫开音乐讲座,有关世界音乐家从民间音乐汲取创作因素的论述,才知道民间艺术对专业艺术家的重要性。

校方安排大量的上山下乡实习课程,得以经常随老师同学们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练习画速写,培养了不怕吃苦,用心做事的意志和素质。自二年级始,每学年皆被评为优秀学生受到学校褒奖。

程征附中时期的素描课堂作业

附中时期的素描课堂作业

1963年

读附中三年级时,深研素描,遵循“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原则。

1964年

7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同时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兼习绘画和图案设计,尤其热衷于色彩、中国画等绘画课程,成绩优等,担任班长和学生会学习委员。后经历特殊的动荡时期,课堂学习无法正常进行,仍坚持自学,并经受社会历练。

1964年附中毕业时师生合影(后排右5 程征)

1964年附中毕业时师生合影(后排右5 程征)

速写《鸡》 1965年3月 西安美术学院一年级

速写《鸡》 1965年3月 西安美术学院一年级

西安美术学院二年级时的工笔花卉课程练习 授课教师郑乃珖 1965年9月

西安美术学院二年级时的工笔花卉课程练习 授课教师郑乃珖 1965年9月

1970年

9月,服从国家就业安排,被分配到陕西省咸阳地区艺术馆,从事基层美术组织辅导工作。

起用现名“程征”。

1972-1975年

辅导户县农民画创作。如:刘志德的《老书记》,马亚莉的《大队养鸡场》等,曾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同期在农村画了一批人物速写。

参与筹办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及全国10多个省会城市的户县农民画巡展。同时接触到不少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为后来研究民间美术打下基础。

所撰文章《辅导普通农民初次作画的体验》发表于《户县农民画文集》,中国档案出版社,1975年2月发行。

1973年元月 户县农民画学习班合影(二排右一 程征,右三 刘文西,左一 王有政)

1973年元月 户县农民画学习班合影(二排右一 程征,右三 刘文西,左一 王有政)

《王志诚像》素描写生 1972年12月在户县辅导农民画期间作

《王志诚像》素描写生 1972年12月在户县辅导农民画期间作

《小学生》速写 1973年在户县辅导农民画期间作

《小学生》速写 1973年在户县辅导农民画期间作

《外婆家》水粉写生 1974年作

《外婆家》水粉写生 1974年作

1978年

应国务院文化组(文化部)要求,抽调到北京加入美术教材编写专家组,所主编的《速写技法》于1978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量逾100万册。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室认为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本速写书”。

随后,程征调转到《美术》杂志编辑部,在华君武先生直接领导下进行采编工作。因此得以与一大批中国最优秀的画家和理论家进行交往与学习的机会,多受教益,于是开始由绘画实践转向理论研究。

1978-1980年间,有计划地对关中地区的民间美术,古都咸阳、长安等地的古代美术遗产作田野考察研究。

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速写技法》颇受读者欢迎,印数量超过100万册

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速写技法》颇受读者欢迎,印数量超过100万册

1979年

8月,乘“改革开放”新风,分别在咸阳、永寿举办由民间剪纸能手参加的“剪纸学习班”,并发动咸阳地区下辖的13个县文化馆开展全域民间美术普查,调查内容涉及剪纸、刺绣、皮影、玩具、木雕、石雕等民间美术品类。

徒步或骑自行车对关中地区民间剪纸作系统调查,采集到数以万计的传统民间剪纸作品。开始撰写有关民间剪纸的系列性文章。

应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邀请在昆明参加“25省市剪纸艺术展”的各省剪纸学会代表和云南美术家作题为“从中国民间剪纸看中国美术传统在当代美术中的位置”的学术讲座。

于1979-1990年间元宵节前后,考察周至、宝鸡县虢镇、陇县等地的民间社火,侧重于社火脸谱研究。

1980年

参与筹建陕西国画院。

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与王宁宇、王有政、郭全忠等一道筹办规模空前的“陕西省民间美术展览”,并于1980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随后,由文化部和中国美协安排到北京、南京、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巡回展出。

1981年

1月5日,陕西国画院成立,遂调入成为第一批专业人员,从此搁置绘画创作,专职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工作,对中国画的历史与现状,实践与理论,以及“长安画派”、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等学术课题展开一系列研究,兼及画家评论,逐渐形成了风格形态学研究特色。

论文《纪功的丰碑——西汉霍去病墓及其石刻》发表于《中国美术》第1期。

1980年,在霍去病墓考察石雕

1980年,在霍去病墓考察石雕

1981年,陕西国画院创立初期合影(右三 方济众院长 右四 何海霞副院长 右一 程征)

1981年,陕西国画院创立初期合影(右三 方济众院长 右四 何海霞副院长 右一 程征)

1983年

经康师尧先生引荐,在山西临汾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年会,并当选为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理事。继而在山东、云南、甘肃等地参加与民间剪纸相关的研讨与展览交流活动。

提议由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牵头,汇编“中国民间剪纸大系”,以作为面临迅速衰竭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遗产的抢救性措施。(未实现,错失最后机遇,甚感遗憾)

9月,与邹宗绪等人合编的大型画册《中国历代雕塑·秦始皇陵俑塑》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于1991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1980-1990)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奖”。

应邀参加国家“七五”重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美术史》原始卷编撰工作,率队赴:青、甘、陕、豫、晋、冀、鲁、苏、浙等省,对黄河流域史前彩陶等原始艺术作系统考察,进行艺术发生学研究。

《从学徒到大师—

《从学徒到大师—

—画家赵望云》书影

《中国历代雕塑-秦始皇陵俑塑群》书影

《中国历代雕塑-秦始皇陵俑塑群》书影

1984年

于1984-1985年间,骑自行车考察唐代帝王陵墓石刻遗存。

所撰论文《为冢象祁连山——霍去病墓石刻群总体设计探讨》发表于《西北美术》1984年第2期。

所撰文章《大海也要枯吗》发表于《美术》1984年第5期。

所撰文章《剪纸的艺术语言》发表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理论期刊《民间工艺》创刊号。

考察唐代帝王陵墓石刻(左一 程征 右一 邹宗绪)

考察唐代帝王陵墓石刻(左一 程征 右一 邹宗绪)

1985年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4月,《民间窗花的“谱”及其流传》发表于《民间工艺》第2期。

1986年

任陕西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

因应中国画在新时期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策划并主持在陕西杨陵召开全国性“中国画传统问题学术研讨会”,同时举办“黄秋园遗作展”“谷文达新作展”。

考察记实《大唐风神——唐十八陵石刻踏勘拾零》发表于《中国美术》第12期。

20多年后,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与谷文达等人合影 左起:乐正维、程征、谷文达、刘骁纯

20多年后,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与谷文达等人合影 左起:乐正维、程征、谷文达、刘骁纯

1988年

4月,着作《三百里雕刻艺术馆——唐十八陵石刻》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同月,《棂间探胜》收入《陕西民间美术研究》,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撰写唐代陵墓石刻条目。

受陕西省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委托,起草陕西省美术系列职称评定细则。

获二级美术师任职资格。

《三百里雕刻艺术馆-唐十八陵石刻》书影

《三百里雕刻艺术馆-唐十八陵石刻》书影

1990年

受聘为江苏美术出版社《民间美术》丛刊特邀主编。

执编《民间美术丛刊·陕西专辑》,其中首次以“剪花娘子”之名,将陕西省旬邑县民间剪纸艺术家库淑兰传播出去。

《民间美术丛刊6》

《民间美术丛刊6》

书影

1992年

获得陕西省文化厅、人事厅授予的“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因过劳生病住院治疗三个月。

为轩辕黄帝陵改建工程设计方案建言献策:适当追求原始文化感,一、不应以孔庙为参照的明清宫廷建筑样式,主张以汉代乃至更早的建筑样式为主要参照;二、不应以砖瓦为建筑材料,建议改用石料。二者皆被设计团队采纳。

养病期间举办少年儿童绘画学习班,研究儿童绘画心理发展机制。

与台湾雕塑家李再钤驱车赴陕北、甘肃、宁夏、四川、重庆等地考察古代佛教雕刻及其他艺术遗存,共计80余处。

研究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编着的《从学徒到大师·画家赵望云》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获黄河流域九省区第四届美术图书黄河金牛奖一等奖。

1993年

10月1日起,享受国务院为了表彰“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而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特殊津贴证书

1994年

晋升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9月至10月,应美国纽约“中国现代艺术学会”邀请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共40天,参观了大量博物馆和画廊,与旅美艺术家进行了广泛的艺术探讨,并就中国艺术的历史与发展现状接受了《美国之音》《侨报》《世界日报》的专题采访。

论文《彩陶图画与方圆意识》发表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研究》1994年第6期。

专着《黄河彩陶》由南天书局和江苏美术出版社合作在台北出版。

专着《巨匠——赵望云》由台湾锦绣出版公司出版。

《黄河彩陶》书影(程征、钱志强共着)

《黄河彩陶》书影(程征、钱志强共着)

1994年 在纽约大都会艺术馆中国馆《帝后礼佛图》浮雕前

1994年 在纽约大都会艺术馆中国馆《帝后礼佛图》浮雕前

1995年

艺术考察报告《纽约画廊行》一文发表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刊《美术家通讯》,并由上海市委宣传部编辑出版的《艺术市场研究》文集转载。

《“彩陶图画”与方圆意识》发表于《造型艺术》第1期

1997年

受陕西省职称改革办公室聘请任陕西省艺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3月,应邀出席由中国美术学院和潘天寿基金会在北京钓鱼台举行的“二十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和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题为《逸之祭》的演讲。论文后由《西北美术》《长安中国画坛论集》《中国画研究》等书刊转载。

10月,在由陕西省委和省政府作为主管部门主办的“陕西当代中国画展”赴北京、南京盛大展出,期间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学术策划并主持理论研讨工作,配合大展并任《长安中国画坛论集》执行主编,该书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在北京钓鱼台出席“二十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和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左二 程征)

在北京钓鱼台出席“二十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和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左二 程征)

《长安中国画坛论集》

《长安中国画坛论集》

书影

1998年

与王宁宇合作编辑大型画册《赵望云作品集》,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被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陕西省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

1999年

应聘为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应邀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10余所大学作专题学术讲座。为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媒体作专题学术讲演。

论文《从刻花青瓷看耀州窑陶瓷艺术的主导性审美品质》在耀州窑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讲,并由《艺术界》杂志刊载。

论文《西北山水画的开拓》发表于《现代中国画中的自然》,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论文《赵望云与黄胄》在北京召开的黄胄艺术研讨会上宣讲,并于1999年收入《美术学文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画作品《金色芭蕉》入选“陕西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论文《西秦社火脸谱述要》发表于《中国艺术》1999年第1期。

论文《直线·弧线·S线——黄河彩陶图式演进三部曲》发表于《中国艺术》第4期。

1999年冬,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中国美术理论大会”期间,与潘公凯一道向文化部建言:中央在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应尽快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金色芭蕉》 中国画(重彩)

《金色芭蕉》 中国画(重彩)

21世纪

2000年

应聘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1年

应深圳何香凝美术馆聘请,编辑《诗意地栖居——深圳华侨城雕塑》,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应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辑委员会聘请,担任由中宣部、国家出版总署主持的国家重点编辑出版工程《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主编。2002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翌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和“第六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为《全国画院双年展·首届中国画展作品集》撰写前言,该书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主持《全国画院双年展》学术论坛。

工作调动至西安美术学院,任教授。担任研究生美术理论课教学。

投入西安美术学院博士授予权的申报工作,获得成功。

主持《西部·西部艺术大展》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书影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书影

带领研究生到汉唐帝王陵墓作古代艺术现场教学。图为唐顺陵石雕

带领研究生到汉唐帝王陵墓作古代艺术现场教学。图为唐顺陵石雕

2002年

应邀出席美国纽约“水墨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从写意到表现——水墨艺术的自身发展逻辑》,后收入《美术学文萃》,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聘请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论委员会委员”。

论文《陕西油画60年》作为《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陕西油画作品集》前言,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论文《书与东方人体文化》发表于《美术学文萃》,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专着《赵望云》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4年

被西安美术学院聘任为首批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中国名家画集-赵望云》书影

《中国名家画集-赵望云》书影

带领西安美术学院首届博士班考察唐献陵石雕

带领西安美术学院首届博士班考察唐献陵石雕

指导李杰进行博士论文的撰写

指导李杰进行博士论文的撰写

在博士学位授予典礼上与胡绍宗博士合影

在博士学位授予典礼上与胡绍宗博士合影

2005年

赴斯里兰卡、印度访问,参观西吉里耶壁画、南印度艺术遗存。

回国后创作工笔淡彩作品《月亮湖》。

应邀出席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的黄胄学术研讨会,论文《赵望云与黄胄》载入《黄胄研究文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为《潮阳剪纸集》做序,该书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工笔重彩画作品《月亮湖》

工笔重彩画作品《月亮湖》

2006年

赴新疆考察采风。

2007年

第二次出访印度,参观新德里国家博物馆、泰姬陵、卡朱拉霍等印度古代艺术遗存,并深入当地农村采风。

应邀出席在南京召开的有关现实主义精神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当代长安画坛与现实主义精神》

陕西皮影赴美国展出,为画册撰写《皮影后记》。

2008年

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李可染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转换与转型——李可染的艺术道路及其意义》,后发表于《美术》2008年第1期。

应邀赴美国纽约参加水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址设在美国亚洲学会,被大会主席确定为轮值主持人,发表题为“墨线之源”的演讲,主题涉及中国原始彩陶图画与水墨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

在美国纽约亚洲学会水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题为“墨线之源”的演讲

在美国纽约亚洲学会水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题为“墨线之源”的演讲

2009年

自述文章《含笔腐毫闻道辄喜》在《美术观察》“学人档案”栏目发表。

为《康师尧画集》做序,该书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论文《1959石鲁〈转战陕北〉访谈录》发表于建国60周年中国美术成就纪念文集《万山红遍》,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论文《长安画派的新兴》发表于《美术》2009年第12期。

开展唐太宗昭陵六骏流失海外经过的调查研究,撰写论文《昭陵六骏流失路线》和《昭陵六骏艺术分析》

2010年

应聘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出席中国油画艺委会主办的“吾土吾民·传承西北”学术研讨会,并做题为:“‘油画民族化’是一个阶段性口号”的发言。

论文《谷文达首次个展始末》发表于深圳谷文达艺术研讨会,并收入文集《水墨炼金术——谷文达的实验水墨》,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论文《中国农民画发展三部曲与陕西农民画乐章》发表于《收藏》杂志2010年第7期。

2011年

晋升为二级教授。

应聘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在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长安精神·16人画展》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的展出活动中,主持各场学术研讨会。

评论《安适的秋阳》作为《四季水墨·秋》画集序言。

以学术顾问的身份主持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文化建设“一号工 程”《中华大典·艺术典·书法分典》编撰工作。

评论文章《永远的宁静和谐·永远的真善美》被选为《画坛巨擘·百年辉煌——郑乃珖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代前言,由(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应邀出席由国家博物馆主持的潘天寿、李可染、黄胄艺术大展及学术会议,并主持“黄胄艺术研讨会”。论文《黄胄与雍华图文杂志——兼谈黄胄黄泛区写生及相关问题》与学生刘天琪共同执笔,发表于《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3期。

《小拉达》等4幅作品参加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主席团成员作品展。

专着《画家王有政》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传记《老书记传奇·记户县农民画家刘志德》序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

《陕西国画院建院30周年画集》前言,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应邀在陕西省图书馆“周末大讲堂”作学术报告,题为:“长安画派的发展历程”。

2012年

出访尼泊尔、不丹,参观古迹,并到农村采风。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聘认为“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首批)委员”。

《长颈丽人》等4幅作品参加“黄土画派”作品展。

文章《画家刘文西与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陕西日报发表。

评论文章《古榕·萧平》作为《萧平书画集》序言,该书由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出版。

10月退休,专心从事绘画创作。

6幅作品参加在日本福井市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展,并任代表团团长。

2012年在海外考察留影

2012年在海外考察留影

2013年

1月,第三次出访印度,参观考察阿旃托、埃洛拉、象岛等着名石窟。赴奥兰加巴德农村采风。

3月,4幅作品参加“走进佛国”中国画作品展,在曼谷泰中文化交流中心展出,同时随团访问泰国。

5月,自驾赴甘南草原藏区采风。创作《风吹草低》《桑科草原》等作品。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赵益超、张明堂》前言,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做《陕西民间剪纸集》序言,该书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8月,创作工笔人物画《玉》。

《黑衣白衣》 中国画 2013年作

《黑衣白衣》 中国画 2013年作

在南印度考察“五车神庙”雕刻

在南印度考察“五车神庙”雕刻

考察印度阿旃陀石窟

考察印度阿旃陀石窟

《风吹草低》中国画 2013年作

《风吹草低》中国画 2013年作

《玉》工笔 绢本

《玉》工笔 绢本

2014年

4月,赴川西藏区、川南彝族聚居区采风。

评论文章《墨染云笺骋自由——论艺术家刘勃舒》发表于《美术》2014年第2期、后收入《刘勃舒八十艺术展文集》。

评论文章《治学之道厚积薄发——美术史家李松先生》发表于《艺术》2014年第11期。

10月1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友好协会委托,以艺术总监暨参展画家的身份率领美术家代表团到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参加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唐都水墨》画展,并与法国美协主席等文化名流开展艺术交流活动,工笔画作品《玉》等作品参展。

于2005-2014年间,创作巨幅中国画《野象部落》。

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唐都水墨》画展上与法国友人交流。

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唐都水墨》画展上与法国友人交流。

<img alt=

《野象部落》宣纸 水墨 纵189cm 横476cm

2015年

1月,第4次出访印度,在加尔各答、布巴内斯瓦尔、阿格拉、马杜拉、新德里等地考察古代艺术,并深入农村、海边渔村采风。

4月,赴黔东南侗族、苗族地区采风,创作《吊脚楼下听大歌》。

8月,赴云南采风。

11月,赴川西马尔康嘉绒藏区采风。

12月,在齐白石故乡湖南湘潭召开的“艺术与世界和平”论坛,作题为“艺术家的两种生平轨迹——白石寿翁的另一层意义”演讲。论文收入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艺术与世界和平”论坛文集。

短文“艺术感言”及7幅绘画作品刊载于《东方商旅》2015年12期。

深入印度农村考察

深入印度农村考察

考察印度布巴雷斯瓦尔神庙雕刻(左起:程征、王宁宇、王有政、郭全忠)

考察印度布巴雷斯瓦尔神庙雕刻(左起:程征、王宁宇、王有政、郭全忠)

2016年

人物画长卷《生涯》入选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资助项目。

9月,出访美国西部洛杉矶、圣地亚哥、丹佛、拉斯维加斯等地,参观博物馆,并在科罗拉多大学作有关中国黄河彩陶艺术的学术讲座。

12月,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艺术考古人才培养》,为学员作题为“黄河彩陶图画的风格演变”讲座。

《头顶生涯》长卷作品创作中

《头顶生涯》长卷作品创作中

《头顶生涯》工笔淡彩 绢本 纵89cm 横548cm

《头顶生涯》工笔淡彩 绢本 纵89cm 横548cm

《头顶生涯》作品局部

《头顶生涯》作品局部

2016年和王宁宇教授应邀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讲课

2016年和王宁宇教授应邀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讲课

2017年

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捐赠唐陵石刻底片900余张。

论文《唐昭陵六骏石刻艺术分析》发表于《收藏》2017年第3期。

评论《水之积也不厚则无以负大舟——武永年的艺术历程与他处在的中国油画时代》发表于《画界》2017年第4期。

2018年

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君子如玉·程征艺术展》。

出版《思无邪·程征绘画作品集》画册。

向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捐赠多年收藏的凤翔民间木板年画100余幅。

2019年

9月,分别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和陕西省图书馆作学术讲座,题为《长安画派·缘起》。

评论文章《画家武德祖的审美精神》发表于《美术》2019年第1期。

评论文章《为中国人物画发展道路垒砌一级新台阶——追思刘文西》发表于《美术》2019年第10期。

2020年

评论《盛世青绿写河岳——当代北派山水画家苗重安》发表于《美术》2020年第12期。

于2020-2023年间,赴柬埔寨观摩吴哥石刻。

在西安汉唐书店作题为《长安画派》的学术讲座。

在山东青州、福建厦门、上海、安徽芜湖、西安等地举行小型画展。

2021年

评论文章《纵笔关陇开壮阔——赵振川的关陇山水》发表于《美术》2021年第4期。

2023年

艺术发生学美术研究文集《艺之初——艺术文集》,由湖北人民美术出版社。

在陕西省长安画派艺术中心、西安美术学院作题为《长安画派的新兴》的学术讲座。

《艺之初:程征艺术文集》书影

《艺之初:程征艺术文集》书影

2024年

《龙首二十评·程征美术批评文集》获得西安美术学院学术论着出版基金资助,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龙首二十评:程征美术批评文集》书影

《龙首二十评:程征美术批评文集》书影

程征

人物简介:

程征(1944—),汉族,1944年生于贵州省独山县。1960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并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69年毕业。翌年被分配到陕西省咸阳地区艺术馆做群众美术工作。其间曾借调到北京《美术》杂志编辑部工作三年。1980年参与筹建陕西国画院,翌年调入,作专职美术理论研究工作,曾任陕西国画院一级美术师、艺术委员会主任。1985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2年以对文艺工作做出突出贡献专家身份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1年调往西安美术学院,任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论委员会委员。2010年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2012年任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