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万景·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
展览时间
2024年4月5日-4月21日
展览地点
贵州美术馆7、8号展厅
前言
中国山水画,千百年来薪火相传,以其鲜明的东方诗意和文化气象、丰富的表现形态和艺术风格,巍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山水画,映照着中国人对时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折射出由外而内的致思途径以及重人格修养的价值观念,是“天人合一”山水观的诠释和承载。
山水画,源自古人的“山林精神”。古人描山绘水,在于寄寓“林泉之心”。直至近百年来,农耕文明背景下的“山林精神”,由一种主流艺术价值形态逐渐沦为一种稀缺的精神遗产。在工业化和都市化不可逆转地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视觉环境的当下,我们该如何理解山水画的精神价值及其在如今中国文化意象建构中的意义?在当代,“山林精神”日益显得可贵。对“天人合一”传统山水观的价值重塑,其用意在于提升中国山水画当代精神内涵的价值和力度。
如我们所知,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山水画创作经历了师造化、强调写生的传统现实主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在写实主义思潮的笼罩下,更强调“造化”之功,而忽略了“心源”之本。随着世纪末对传统和现代传统的反思,以来新时期以来对传统的回归,中国山水画跳出了单一创作格局,转向于造化与心源之间探讨人内心的精神状态。
陆俨少先生曾说:“自古作者,能自名家,代表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者,都有所创新,创新越突出,家数也越大,也越能和时代精神共脉搏、同唿吸。”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与艺术家置身其中的时代语境不可分,他们的创作实际上都在与自身所处的时代的对话中完成。中国传统山水画能否在当代开创出新的、不容忽视的局面,其关键是从传统山水精神出发,熔铸时代之精神,探寻表现现代人文精神和现代人对山水画新理解的新山水画体系,开拓山水画新境,彰显时代之气象。
当下,中国山水画在现代中国文化精神建构中承担着更多的时代使命。当代中国画家们笔参造化,出入于造化与心源之间,走遍名山大川,壮游写生,描绘山河新貌,表现山河气象。在大自然的蒙养中,获得真实的感受,不断调整笔墨秩序,创造新境。古人有言:“天下之山聚于云贵”。以“山河万景”为题的此次展览,邀请全国山水画家汇聚素有“山国之都”雅誉的贵州,希冀通过艺术家们所展现的壮丽河山的图景画卷,探究山水文脉的古今接续和当代革新,一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新气象,体会中国山水画“山水精神”之魅力和时代气息。
时代新景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中国山水画富有强大的活力,这得益于汲取民族智慧能量,持续与时代特质互渗互融。千百年来,中国山水画传承有序、生机无限,在风格样式、语言结构、精神内涵与评价标准上都紧跟时代的沉淀与演变,参与构建东方文化气象,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记忆、精神底色和时代发展。21世纪以来,中国山水画被赋予了不同于以往的丰富内涵与延展空间,随着中国画家所置身其中的时代语境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中国山水画的当代革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为推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研究提供了更为深厚的时代土壤。
“时代新景”邀请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当代山水名家参展,展出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新探索、新成果。作为当代山水画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探索新时代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民族精神、现代意识和艺术个性的统一等课题当中,始终坚持中国山水画传统精神本位,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构建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格调,把握时代脉搏、领会时代审美、捕捉时代气息,展现新时代中国山水画的多元格局和新景观。
文章标题:山河万景·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
本文栏目:展览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