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在希望的田野上—老圃绘画作品全国巡回展(厦门)隆重开幕

展览资讯 来源:传世艺宫美术馆 2024-03-18 08:35
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荣宝斋画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创作中心、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承办,厦门市美术家协会、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北京厦门企业商会、厦门市女企业家协会、厦门市经济贸易促进会、两岸和平文化艺术...

老圃绘画作品全国巡展·第八站(厦门)

老圃绘画作品全国巡展·第八站(厦门)

“田园风光”开幕剪彩仪式

“田园风光”开幕剪彩仪式

老圃绘画作品全国巡展嘉宾合影留念

嘉宾合影留念

在希望的田野上—老圃绘画作品全国巡回展·第八站(厦门)

3月17日下午3点半,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荣宝斋画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创作中心、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承办,厦门市美术家协会、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北京厦门企业商会、厦门市女企业家协会、厦门市经济贸易促进会、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文化艺术俱乐部协办,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作为学术支持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老圃绘画作品全国巡回展·第八站(厦门)"正式开幕,展览开幕现场高朋满座、反响热烈!

老圃绘画作品全国巡展现场嘉宾签到

现场嘉宾签到

嘉宾致辞

传世艺宫美术馆 馆长 陈振 致辞

传世艺宫美术馆 馆长 陈振 致辞

这个展览是传世艺宫美术馆开春第一个展览,今年也是我们传世艺宫成立15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荣幸地邀请了着名画家老圃先生举办展览,老圃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本科毕业的学员,他的履历非常精彩。

今天的展览主题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这个主题我们就仿佛回到了美丽的乡村田园。我观看他的作品,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场景。在本次展览与他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艺术作品的点评后面还有几位老师、专家可以做深度的点评,我主要从策展人的角度来谈三点感悟。

第一,老圃老师的作品追求一种真善美,这也是我们都在追求的一种境界。任何美的东西它的前提一定是真,老圃老师在我们面前没有任何架子,非常真实的呈现本真自我,所以他的作品也呈现出非常真实、非常纯朴的面貌。老圃老师的原名叫白进海,后来因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把名字都改成了老圃,“圃”就是菜园子的意思,“老圃”这个词最早由孔子提过,是有出处的,很质朴,却又最真实的表达他的内心所想所思。老圃用毛笔宣纸画出他对农民、乡村田园、果蔬的品味和格调,画出了我们对美好乡村的向往和怀念。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深有同感。老圃老师在表达中华文明的起源——农耕文明。华夏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现代文明,经历了许多,很多人我们慢慢地忘记了我们的起源,特别是下一代孩子都不知道水稻是怎么种的,猪是怎么养的。老圃通过艺术的表达,教育下一代,极具当代现实意义。

第二,他对艺术的追求。老圃的艺术是通过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将他的人格外化。为什么不画别的内容?早期他也画很多题材,如山水、花鸟之类,之后就专心致志地创作田园风光,画最简单、最质朴的东西,这实际上是他在修心的过程。我们常说何为文化?文化就是“内修于心外化于形,以文化人,以艺通心”。通过这样的理解,修炼自身的同时也在修佛。虽然他没有出家,是一个居士,但他坚持20多年一直吃素。为了创作,他在北京的郊区购了一块地,建了一个院子,周边种满了瓜果蔬菜,这就是他田园式的生活,也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境界,是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格调。在修炼佛法加持下,他的状态特别的平易近人,达到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这是这些天我对他的了解和感受,所谓“明心见性,花开见佛”,我认为是非常贴切的。他对佛法的理解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的精神状态也是我们不断在世间追求的。

第三,他的艺术人生也对我们当下的思考,对我们人生、生活的意义、普世价值等方面有很多的启示。为什么这么理解?因为我们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场简单到繁华最后又回归到简单的过程。老圃先生从小画画,考上中央美院,后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下海经商,在上海那样一个大都市经商得非常成功。大概二十多年前,他毅然决然地放下他所经营的企业,重新到中央美院去读博士,重新创作。这二十几年来,他在北京位列一线画家的地位,同时也是国家画院的研究员、荣宝斋画院的教学部主任,也是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很多人。他这样的修行过程最终回归到田园生活,我认为这是“繁华落尽,但求纯真”的境界,也是每个人人生最终追求的过程。

总结一句话: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这个是我个人粗浅的理解。祝愿本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感谢所有的领导来宾朋友们光临和支持,也感谢对传世艺宫美术馆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祝大家在龙年行大运,福暖四季,顺遂安康!

厦门市美术家协会 主席 陈金华主席 致辞

厦门市美术家协会 主席 陈金华主席 致辞

一年之计在于春,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在全国文艺界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之时,在美术家全面奋战冲刺第14届全国美展作品创作的时候。今天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创作中心承办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老圃绘画作品全国巡展·第八站(厦门)”在此开幕。这是厦门近期美术活动学术含量比较高的一次展览。在此,我代表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对展览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对专程从福州赶来参加本次活动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来文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老圃先生是一位学术型和研究型的画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且常年工作于北京荣宝斋画院。观赏他的画作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从题材内容的角度来看,老圃先生把视觉定位在我们常见的蔬果题材,朴素而亲切。文人经常说蔬果这个题材,在国画史上也有很多画家画,如吴昌硕、齐白石、王雪涛都画得很多,但老圃先生的表现形式是另一个角度。他的作品有浓厚的乡土味,并且跟当代世界语言很好的融合。在他的作品可以小中见大,小的场景能够看到大的气象,这个是很难的。他的作品非常的精彩,难度也非常大。他把最不擅于入画的东西,甚至山竹、萝卜这些都画的津津有味。他画中的味道、质感都是精心经营所得。在中国国画界、美术界中,这种作品都是很少见的,非常清新,而且他的笔墨功底非常深厚,包括落款、盖章,题字的位置都是认真经营,画面的笔墨精彩到位,细而不腻。把身边的事情做好,把身边的东西画好,很不容易,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第二,是在绘画语言上融入很多当代世界语言表达。他的画面近看很耐看,远看大效果很好,甚至能够感觉到像是一副风景画,气势很大,彰显出很大的气场,这是我对老圃作品的感受。他很好的把乡野的题材跟当代世界的语言,包括绘画的语言、人生的哲理、当代和现代、传统和创新融合的很好,进行很好的设计,并且寻找它的可能性。

第三,我觉得本次展览在厦门展出,拓宽了厦门人民的艺术审美。大家能更多地认识到绘画是如何体现出它的艺术性、绘画性、独特性、创新性。刚才陈振馆长提到了“真”,我再补充几个:老圃是“用情、用心、用力去画”。每一幅作品都很精心,每一根线条都相当体现功力,这也为厦门人民的艺术审美拓展出了一个新的领域。

最后祝愿画展取得圆满成功,也祝愿厦门各位领导、嘉宾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怀厦门美术事业的发展。

本次展览艺术家 国家画院研究员

本次展览艺术家 国家画院研究员

当代国画大师 老圃 致辞

这次是我的第八次巡回展,第一站在重庆,第二站秦皇岛,第三站西安,第四站甘肃的庆阳,第五站是宁夏的银川,第六站是宁波,第七站是南昌,这里是第八站——厦门。

这次我展出了71件作品,这些作品有些是从中央美院毕业以后画的,有些则来自我不同的艺术阶段,由于展览场地不是特别宽,所以也没有完全按照时间顺序去布展,但我们还是把它呈现出来了。刚才陈馆长和陈主席把我的作品解读得非常到位,我觉得我的作品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我心里真的感觉到特别的安慰和感谢。这应该是我第五次来厦门,厦门是一个好地方,尤其是画山水。前几天我们到附近的山上去走了走,那种天然的大石头,石头里穿插着各种树木,很难得。

在这里尤其感谢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王来文先生,能够在这么忙的工作里能够抽出时间,今天早晨从福州赶到这里,在这里说一声谢谢。还有我的好朋友,北京画馆的周建平先生(音),他是在策展方面非常有影响的一位策展人,他和林锡林先生(音)的《画之魂》已经展览了十几届了,也是我宁波和南昌站的策展人。在这里表示感谢。

另外,我也非常感谢陈馆长的团队,他的团队非常专业,他的布展,为这次展览顺利的展出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工作,才能有这么好的一个效果。他们展览的团队文化素养非常高,品位非常讲究,每一处的插花和布置都是非常精心的。这里聚集了大批的文化艺术的爱好者,虽然他们皆有不同的身份,但他们对艺术是一样的热爱,在这里学习书法,了解绘画,他们对画的研究、对审美和艺术的追求非常令我感动。

艺术的发展真正的推手就是我们政府这些领导,他们关怀,他们来推动,艺术才能真正往下发展。还有这几天有很多的企业家也是这里的常客,他们到这里来玩,来交朋友,来喝茶,来体验艺术。还有社会各界的精英,比如医院里非常有成就的医生,各方面的精英都来到这里去体验艺术,学习艺术。

我觉得传世艺宫是福建人民艺术的摇篮,也是艺术市场、艺术经营的一个风尚标,我觉得对中国的艺术作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我能够到这里把我的艺术呈现给大家,也是非常感谢传世艺宫,感谢全体工作人员辛勤劳动。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王来文 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王来文 致辞

今天特意来厦门参加展览,首先感谢各位厦门市的老领导,以及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仁来出席由我们省美协主办的学术展览,首先表示感谢。第二,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情,既代表公家,代表省文联、美联更重要的是代表个人的感情,向老圃先生的这个展览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我跟老圃虽然是第一次见,但是他的作品和艺术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关注,他是我一直在研习的对象。我跟他虽然没有谋面,但是心很近,因为我跟他有两个同师门的老师。他曾经是林锴老师的弟子,我也向林锴老师求学拜师过。他是张立辰先生的高徒,我也是张立辰老师的弟子,所以我们虽然说没有谋面,但是心很近。所以我今天很高兴能参加这个活动。

说来十分有一个缘分,这是我2024年以来参加第一个个展,没想到第一个参加的个展竟然是自己的学长,因此从情感上也很深。早上我来了以后,先见人和见画,跟他有过很好的交流,也全部拜读了他这里的每一张画。拜读完之后,我觉得有几点非常深刻。

第一,我非常感动。今天来到现场,我问了建平策展人一个问题:在当代有没有有没有哪一个画家能够以学术性的展览,在全国巡展八场,而且是在不同的省份?建平策展人回答我:据他所掌握的,目前达到八场的当下的画展好像还没有。所以这一点上让我非常之感动,感动于我的学长这种深入的追求和为弘扬传统艺术的这份坚韧和坚守。他巡展的目的是做学术传播,而不是为了取得更多的名和利。作为同门师兄弟,我向他学习,向他致敬,他的这份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这份坚韧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第二,我们有几点共识。第一个共识是今天我把整个展览看完了,包括我今天把他的画册每一张全部看过,文字也看了一半。他的作品给我一种“素心禅静”的高美学境界,直铺我的心灵。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共鸣呢?大家知道,我这几年除了画写意,大量的精力投入在白描复兴的推动和创新实践上。我也提出一个学术观点“素以为绚”。梁实秋写散文一直强调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在我们中国美协的审美都是很高的审美境界。所以我想在这一点上,学长的这种“素心禅静”的美学之境迎面而来,跟我有一种心灵最直接的冲撞,冲撞了我自己一直坚守,或者说一直盼望的那条神经。所以,在这一点上也让我很有启发,也让我对我的学术观点多了一份信心。第二个共识是,中国画的追求里面,我们古人有一句话在他的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画为心言,心为风所动,艺为心所发。”我经常讲,我们一定要画自己所熟悉的、有认知的、富有感情的内容。后来我读胡佩衡先生写齐白石的时候,才知道齐白石原来也讲过这一句话。齐白石说他从来不画他不熟悉的。这里头包含的就是画自己熟悉的,画有感情的内容,而且要十分投入感情去画。在这两点上,学长的画也是让我有非常大的共鸣。他的画不仅他熟悉,而且是大家所熟悉的,他画的不仅自己投入去画,用心画,用情去画,画出来的画就是有感情的画,有情感的画。吴冠中说绘画十分重要的一点,要传达出有感情的作品。一件作品就是一个生命,一个看不见的生命。要有生命就必须要有情感,要有感情。所以,这也是老圃学长作品给我的另一个感动、共识和启发。也坚定了我个人坚守的以及对学生提出的创作的思维方向。

第三,画也可以至广大,也可以尽精微。只要达到了尽精微,不论什么题材,哪怕是桌子上的几个苹果萝卜,照样都可以登上中国艺术之高桌。所以我想经常探索,经常研究,大家一同研讨,主题可以是大主题,也可以是小主题,大主题可以至广大,小主题可以尽精微,照样可以殊途而同归,可以达到异质同构,达到同等的高境界。假如能从至广大之后再尽精微,那这个精微就更有内容。比如老圃学长的作品可以看出来他年轻的时候,八十年代的那种探索的痕迹,那是时代的痕迹,他对西化、油画水粉色彩早期的积累,这些是至广大的历程,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尽精微吗,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题材上的尽精微,技术上的尽精微。他在绘画中的表现,尽精微的程度,已经精微到忘记技法,只有这一件作品,只有这件作品的生命和情感。这也是我今天看完之后学长作品给我的共识、共鸣,也是对我的启发,也是我这些年在美学上的思想追求。

这是对我产生最直接冲击的三点。假如有评论家能够展开和老圃探讨阐述一下,我想这能够解答为何老圃先生的作品能够在当代美术界、在中国美术画界里能够独树一帜,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他的最看家的,最硬的功夫、本领、水平之所在。

我想在这里以个人作为同门学弟的名义向他学习,祝他的展览取得圆满成功,同时,接下来的其他展览也同本次展览一样,产生很好的社会影响,为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贡献他的心血,谢谢!

展览现场

老圃绘画作品全国巡展开幕现场

开幕现场

老圃绘画作品全国巡展艺术家简介

艺术家简介

老圃

老圃,白进海,1955年生,北京人。师承林锴先生、叶浅予先生、吴作人先生、李苦禅先生、张立辰先生。

现为国家画院研究员。

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二零零二年考入中央美院首届博士课程班。二零零四年历任荣宝斋画院教务处处长,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主任,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教授,北京文史馆馆员。

主要成就:独创“蔬果画系列画法”;2022年,作品《听雨》、《丰乐图》《此物最磨牙》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出版作品:《老圃果蔬写真》《乡土香土.老圃耕读散记》《老圃蔬果作品图录》《老圃书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