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中国油画先驱者余本艺术展明天开幕

展览资讯 来源:岭南美术馆 2024-02-02 13:56
丹心本一——余本艺术展是以华侨华人文化发展为探索研究题材的重要展览。余本先生是我国第一代留洋油画家,他的艺术历程是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一个时代缩影。

丹心本一——余本艺术展

前言

“丹心本一——余本艺术展”是以华侨华人文化发展为探索研究题材的重要展览。余本先生是我国第一代留洋油画家,他的艺术历程是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一个时代缩影。展览汇集了余本先生各时期的代表作品二百余件,作品创作时间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跨越近50年,其中不仅有数十件余本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品,还有他寓居香港期间所绘的港岛风情,以及大量回国后于岭南、长江及东北地区的写生作品,基本上涵盖了他每个重要的艺术阶段。

余本(1905-1995),江门台山人,是中国第一代留学北美的油画家,香港西画先驱,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内地重要的“归侨画家”,他归国后主要在广东画院工作并曾担任副院长一职,为广东美术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余本先生的人生具有典型的华侨华人移民特征,年少时跟随族人远涉重洋外出谋生,出洋后并不以贫困而丧志,秉承先辈勤劳,努力学习先进文化。他克服人生的种种困难在加拿大温尼伯美术学校与多伦多安大略省艺术学院接受了系统的艺术教育。余本在艺术风格的吸收借鉴上从不设限,现实主义的米勒库尔贝等诸位大家,印象主义的莫奈雷诺阿等色彩大师,现代主义的塞尚马蒂斯等艺术天才都成为他的营养宝库,孜孜汲汲,勤勉不懈。但他始终诚恳地关注社会现实,画笔纯朴真挚地描绘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现实,创作了反映海外华工生活的代表作《东方音乐》(后改名为《奏出人间的心酸》,由中国美术馆收藏)。20世纪30年代中期,余本学成后回到华侨移民网络链条的中转地一一香港,从事创作及授徒,被誉为香港“画坛三杰”之一,对香港西洋画的开创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56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余本先生怀着赤子丹心,举家回到广州定居。自20世纪50年代始,余本先生壮游南北,从风景写生入手,进行油画本土化探索,开辟新境界。风景从来不仅仅是自然景观,始终内蕴着人文关照,是时代生活的生动图景。以加拿大本土风景创作为特色的“七人画派”艺术家与余本的求学生涯曾有过人事轨迹的交叉,这些位于欧洲艺术中心辐射边缘地带的加拿大艺术家在探索中感悟到,艺术的主题和内容,以及艺术所选择的表现形式,都可以展现一个新的国家与人民的面貌、精神和气质。余本的创作探索在此时似乎与“七人画派”产生了精神交流,包括强烈的外光色彩表达、显着的装饰性形式确立愿望,本土风景主题意涵的探索表达等。他努力思索并试图寻找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表达祖国的山河面貌,创作出如《金色的农田》《小兴安岭气象站》等一批极具代表性的,以“现代机械化”为形式美的,表现“工业化图景”的现实主义风景写生作品。将中国传统的装饰性美术语言与水库、电网、电动交通和大面积机器耕作等新田野的面貌结合起来,反映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气象。60年代后他的现实主义艺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突破,自成一家。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缅怀这位油画先驱者,重温20世纪广东美术的探索与发展历程,通过系统、全面地展示中国油画先驱余本先生的艺术成就,为广东艺术史的重新研究与发掘贡献一份力量,不断推出更多精品主题高质量展览,宣传扩大东莞文化影响力,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

岭南美术馆

2024年1月

作品赏析

《人像习作》 55cm×38cm粉笔纸本1928年

《人像习作》 55cm×38cm粉笔纸本1928年

《奏出人间的辛酸》 69cm×72cm油彩布本1931年

《奏出人间的辛酸》 69cm×72cm油彩布本1931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月琴》 51cm×61cm油彩布本1931年

《月琴》 51cm×61cm油彩布本1931年

《纤夫》 86cm×127cm油彩布本1938年

《纤夫》 86cm×127cm油彩布本1938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菊花》 41cm×51cm油彩布本1947年

《菊花》 41cm×51cm油彩布本1947年

《瓶花》 51cm×61cm油彩板本1956年

《瓶花》 51cm×61cm油彩板本1956年

《棒槌岛》41cm×51cm油彩板本1962年

《棒槌岛》41cm×51cm油彩板本1962年

《镜泊湖(二)》 20cm×28cm油彩纸本1962年

《镜泊湖(二)》 20cm×28cm油彩纸本1962年

《星湖小景》 29cm×38cm油彩纸本1966年

《星湖小景》 29cm×38cm油彩纸本1966年

《新会大会堂》 28cm×39cm油彩纸本1974年

《新会大会堂》 28cm×39cm油彩纸本197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