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美术综合

花雨河·学院中原女性艺术家联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美术综合 来源:菏泽市美术馆 2024-02-01 17:40
2024年1月27日下午花雨河·学院中原女性艺术家联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市美术馆举行,花雨河首展河南省鹤壁市美术馆白致源馆长、策展人原志阳先生,参展艺术家刘亭君老师,与菏泽学院女性艺术家代表葛慧、刘雪芹、王贞、...

花雨河·学院中原女性艺术家联展学术研讨会合照

花雨河研讨会合照

花雨河·学院中原女性艺术家联展学术研讨会

2024年1月27日下午“花雨河·学院中原女性艺术家联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市美术馆举行,“花雨河”首展河南省鹤壁市美术馆白致源馆长、策展人原志阳先生,参展艺术家刘亭君老师,与菏泽学院女性艺术家代表葛慧、刘雪芹、王贞、杨丽梅、段春晓老师,参观展览并就艺术创作进行了学术研讨。

下午2点学术研讨会开始,菏泽市美术馆馆长田言华主持。

学术研讨会现场

学术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发言纪要

田言华:

“花雨河”学院中原女性艺术家联展首展是在河南省鹤壁市美术馆,我们通过媒体关注到了这个展览,很有感触,就引进到菏泽美术馆。这个展览学术定位清晰、导向明确,在中原地区有较大影响,对菏泽艺术家的创作也会有激励。

白致源 :

在鹤壁美术馆开馆时就在思考如何找自己的定位,如何突破小范围,能全面展现当下艺术发展的现状。“花雨河”这个展览的艺术家以自我的独特感受形成的个性语言,体现出的专业学术价值引起了很大的重视。

在展览筹备的时候就在想,如何做?怎么选?就想到高校女性艺术家这个群体,也去走访各位艺术家听取意见。女性艺术家具有矛盾性、细腻感、思想性的特质,作品呈现,风格各异。

这次活动也是馆际之间的一次很好的交流与合作。

原志阳:

一个展览的举办并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策展人、艺术家、美术馆等方方面面、系统化的工作。现在是数字化的时代,网络虚拟空间,艺术家个体的创作和展览也与此密不可分。美术馆展馆硬件设施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展馆的内容、收藏、体系的建设、公教、美育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展览筹备之初去了画家工作室做了背景调查,在中原区域上,当下艺术家的样貌、状态是怎样的,从女性视角出发对当代、传统、大环境的思考是怎样呈现的。

当下的“大河文明”,大河两岸黄河流域培育了两岸的文化,文明的延续,文明形态的参与。在今天全球艺术当代环境下,除了北、上、广这些艺术比较发达的地区之外,我们作为中原,在非中心区域,怎样做一个展览的展示与切入,就选定了学院群体女性艺术家,她们是现在中原艺术重要的参与者。。“花雨河”中的“花”没有过多的阐述,是经过河水的转化到自然的雨水变化,就起了“花雨河”这个名称。

展览是在中原区域化女性视角下当代、传统与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思考与碰撞,也是在文化追溯的同时,当下女性艺术家状态的展现。

海报里提到的“艺术编码器”其实是现代网络的表达,在今天,我们通过手机端口,都有一个虚拟空间的参与和信息的散发。除了在美术馆展厅展示的油画、水彩绘画作品,还有数字化的表达,通过展厅延展到新媒体端口,增强大众对艺术家作品背后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创作的过程有更鲜活、更生动的理解。“花雨河”展览能提供给大家艺术的生成和公共艺术的发展,希望能共建当代。

刘亭君:

我先说一下我跟菏泽的渊源,我十年前来过菏泽,当时去了菏泽牡丹园,拍了好多照片留作创作素材。回去以后用图片资料画了牡丹系列的作品,2016年在上海动画大学第一次举办个展的时候把牡丹系列的作品拿了过去,当时的展览叫“笑春风”是以花为主题,我当时的个展销售出的第一张画就是在菏泽拍的牡丹图所画的牡丹,所以说我今天坐在这,感到特别的荣幸,这就是缘分。

我的作品与其他参展艺术家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不太一样,我的作品属于装置作品,参加了北京双年展。作品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理念我详细说一下,我最初学过钢琴,有了解乐理知识,我有一种感觉,就是音乐与绘画之间一定存在艺术的共通性,“画面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我想把音乐与绘画进行结合。就想到了色彩有24色相环,又可以分为暖色和冷色两大块,同样,音乐它也有色彩感,音乐也分24大小调,有12个大调和12个小调。按照音乐中五度循环的调性排列方式来排列色彩二十四色相环,大调刚好对应暖色,小调对应冷色。我就通过这样一个排序方式刚好可以严丝合缝的融合。展出作品《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二)》主色调是黄橙色,越高的音调加白,越低的音调加黑,就形成了画面。给人的感觉就是音乐是可以有色彩有画面的。

其实我想表达的并不仅于此,刚才袁策说到的公共艺术,我是想做一个交互,中间肯定要用到数字编码,我希望做一个软件,就是当小朋友拿到卡片的时候可以把颜色随机的涂上去,通过扫描出来相对应的音乐,这是我下一步的打算和想法。

刘亭君《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二)B大调前奏曲》

刘亭君《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二)B大调前奏曲》

布面丙烯

100X140cm

2019年

葛慧:

这个展览给予我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对我以后创作的引领。这次除了能欣赏作品,还能面对面深入的交流女性艺术家在生活、创作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诸多矛盾与不易中如何将自身成熟的面貌呈现出来。参展的每位艺术家在当下观念、思潮的冲击下,找出了自己的创作方向,表现出自己的艺术语言,对我来说在创作上是一种鞭策。

刘雪芹:

对当代艺术的判断是没有明确定义的,在各种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探索下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展览充满了女性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与表现,具有丰富性、多元性。看完展览对自己进行了反思,也更有勇气去尝试。

艺术发源于本土,难免有区域性,现在当代艺术生态越来越好,希望能推动更多文化符号的生成。

王贞:

展览中作品的艺术形式对我的触动很大,展览的理念与艺术水平相当成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共同努力。

杨丽梅:

在十年前我的毕业论文中就在研究女性艺术家,因此有较深的感受。随着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女性力量正在崛起,无疑推进了女性艺术家群体的发展。展览中七位女性艺术家的画风都不同,绘画语言也比较成熟。自己在绘画过程中也有困惑、迷茫的时侯,今天看到这个展览之后又有信心了,对自己影响很大,有了激励。

传统文化和现当代艺术是相互影响的,促进了女性艺术家绘画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女性主体意识在增强,好作品是要有思想感情融入绘画中的。

段春晓:

“花雨河”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展览,七位艺术家都很好的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与创作,很理性的处理自己的绘画,也提醒自己该努力了 。

吴林:

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偏感性,有温度,画自己的感受,她们一般不会受社会的太多影响,比较单纯,思考的是艺术本身,不会掺杂其他世俗的东西,很纯净,美好,个性。虽然她们也要担负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比男性还要忙碌,琐事缠身,但对艺术的初心不变,让人钦佩。

参展的七位女性艺术家关注情感、感动生活,表达内心的温和,作品表达与孩子,与童年有关,与爱有关,在审美视角上选取生活的一隅,不管在视觉呈现上是具象、抽象还是意象,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感悟,体现出人性温情的一面。

刘亭君老师的创作把音乐与美术相融,通过听觉与视觉的跨界组合,让音符有了视觉的审美呈现,通过色彩、构成,让我们感受到音符的悦动,旋律的美感。

让我感触的是,她创设的的作品呈现与公众交互的设计,很有创意,这对美术馆公教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这也是当代艺术独特的传达方式,让公众对艺术家作品的解读更加深入和全面,艺术就应该多元方式展现,让公众参与进来,是当代艺术带给我们的全新的艺术思考方式。

这次的花雨河展览策展人原志阳先生,通过艺术与女性的关联视角,策划了这一场高品质的学术展览,对历史、文化、艺术、人性的思考,给出了专业的阐释,也为美术馆展览与专业策展人的合作提供了一次成功的范例。

参展作品欣赏

刘亭君《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二)C大调前奏曲》

刘亭君《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二)C大调前奏曲》

布面丙烯

100X140cm

2019年

王嘉《中原午后》

王嘉《中原午后》

布面油画

60cmX80cm

2022年

俞红《玉烟8》

俞红《玉烟8》

布面油画

80X80cm

2018 年

周春燕《向阳生长之一》

周春燕《向阳生长之一》

纸本水彩

40X50cm

2021年

杜亚璇《所念 · 偎》

杜亚璇《所念 · 偎》

绢本设色

50.5X65.5cm

2020年

曹洁《蔷薇与粉彩花瓶》

曹洁《蔷薇与粉彩花瓶》

布面油彩与丙烯

80 x120cm

2019年

白冰《在这花花世界》之二

白冰《在这花花世界》之二

布面油画

170X85cm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