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翰墨传承——松毓、何溶馆藏书画作品展

展览资讯 来源:吉林省美术馆 2023-05-05 09:53
此次展览在原有馆藏展览类型的基础上,另辟思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同时,让观众更深入的去感悟松毓为人处世的朴实与纯净、何溶艺术追求的虔诚与纯粹。

主办单位:

吉林省美术馆

展览地点:

吉林省美术馆

展览时间:

2023年5月6日

前言

“一水蜿蜒中流,八方奇峰雄峙”。吉林这片白山松水间曾哺育无数文人墨客,壬寅年美术馆适逢机缘得藏松毓、何溶两位吉林名士夙儒的作品。祖孙二人在艺术面貌上各开新境,松毓书法含颜寓柳、苍秀朴茂、醇厚高古,笔法间充满着先生朴雅沉稳的气度、刚直高洁的品格。何溶以“新思潮”引入水墨之间,笔下牡丹嫣红伴柔绿,从容端庄、画意蓬勃,落纸烟云间透露着先生绘画上独特的见解和造诣。

孙中山曾称松毓为“率一族人参加民族革命于旗下的满族豪杰”。松毓开明大义,创办报刊普及新思想,捐资助学开民智,务实兴业名重一时。先生喜诗文,其书法遗墨多写白居易、范成大、王士禛等诗人诗作,多择清新蕴藉、文辞华赡的内容直抒胸臆,可见先生气宇不群。周韶华曾为何溶画展以“美术弄潮儿”为名为其作序,文中提到“何溶作为艺术家,他的艺术气质远超过他在理论思维方面的优点。”何红在《我的父亲》文中回忆,家中文人访客比肩继踵已是常事,厅堂如展馆摆满各类作品。何溶这份对艺术的炽热之心,在他三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中,推动了潜藏在艺术界具有历史意义的现象,挖掘和鼓励一众有志青年,何溶的胸怀与胆识无疑秉承家风,继往开来。

此次展览在原有馆藏展览类型的基础上,另辟思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同时,让观众更深入的去感悟松毓为人处世的朴实与纯净、何溶艺术追求的虔诚与纯粹。

崔明媛/文

松毓

(1863年-1929年),字秀涛,号松阳主人。满族镶蓝旗,姓郝舍里氏。吉林省吉林市人。曾担任过黑龙江绥兰海兵备道与二品衔吉林特用道。他曾创办《公民日报》《新吉林报》《吉林日报》来宣传新思想,并创办了新式学校“女子学堂”和“毓文中学”,为社会培养新人。在吉林省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中,有300余件反映松毓一生为吉林进步事业贡献的档案。

何溶

(1921年-1989年),号伯英,笔名山碧,吉林省吉林市人。早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是徐悲鸿、吴作人、王朝闻、董希文等人的得意门生。1953年,参与创办了美术界权威刊物《美术》杂志,任《美术》杂志第一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在《美术》上先后发表了《山水花鸟与百花齐放》《比自然更美》《牡丹好,丁香也好》等文章。反对“题材决定论”,主张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和艺术方法的多元化,提倡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