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山钩古——黄宾虹的宋画研究及其传承
展览前言
黄宾虹1933年居游四川青城山遇雨,印证了“雨淋墙头月移壁”;又在瞿塘江静观夜山,悟及“通体皆虚,虚中有实”,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宋画多晦冥”的山水真面目。北宋绘画里淋漓飞动的神韵,是大自然活泼泼的生命。通过如大雨滂沱、摇荡弥漫般“生气远出”的意象,画家的生命亦陶然醉酡,与自然生命浩然同流。自然山水将其深邃、含藏、自化自足的神态,将其“浑”、“厚”的意态,灌注而入画家之身心。宾虹先生在融身于自然造化的同时,也感悟到了宋代绘画那伟大的、令人莫测的内质。造化与古人相交叠,宾虹先生承受古人与造化的启示,终其一生的山水游履,却在某一瞬间,“遇之自天”,顿悟“黑密厚重”的天趣。这些都是他在自然观照中的“参活禅”,用内在的观看方式寻找自己的“雨山”和“夜山”。可以说,这是对宋人李澄叟《画山水法》中“稠叠而不崩塞,实里求虚;简淡而恐成孤,虚中求实”等理论的进一步实践和发挥。
1948年黄宾虹回到杭州,度过生命的最后七年,也完成了他艺术创作上的又一次“变法”。特别在他90岁前后白内障手术之后,其笔墨呈现出新的语言形式,深蕴于北宋全景山水画又潜匿于画家的本性之中,有着笔墨攒簇、层层积染,形成淋漓滂沱、纯然天成的“夜山”之意。宾虹先生这一晚年变法,不仅深化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拓展了笔墨的鉴赏标准,更使得中国画的语言系统具有了近代史的特征。
一、传模钩古
“画不师古,未有能成家者。”
黄宾虹一生临古不辍,曾言“观古名画,必钩其丘壑轮廓,至于设色皴法,不甚留意”。黄宾虹大量存世临古画稿,逸笔草草勾勒山水轮廓,即其所谓“钩古画法”,不在于形象的逼似,而在于绘画内在关系的提取及意韵的生发,追求“有以不似原迹为佳者,盖亦遗貌取神之意“。“钩古”是黄宾虹融通古今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解黄宾虹晚年变法的一个重要契入点。这些画稿大部分完成于1925至1948年这二十多年间。此板块精选黄宾虹临仿北宋“董、巨”、李成、范宽,南宋“刘、李、马、夏”等画稿,展示黄宾虹是如何以其特殊的“钩古画法”参悟宋画精义。
黄宾虹,《仿李成设色山水》,纸本设色,纵39.5厘米,横29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临范宽山水》四开,纸本水墨,纵19厘米,横50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临李唐山水》二开,纸本水墨,纵29.5厘米,横45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临刘松年山水》六开,纸本水墨,纵30厘米,横45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临马远山水》八开,纸本设色,纵15.8厘米,横21.8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临夏圭山水》二开,纸本设色,纵28.5厘米,横42.5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二、登临纪游
“知师古人,不知师造化,终无以得山川之灵秀也。”
黄宾虹一生南来北往,登山临水,遍赏祖国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尽收画中。这些师造化作品并非全是当时游览观察所作,有的是多年之后的回忆重写,有的甚至是在当年创作基础上的重画。此板块选取黄宾虹登临黄山、雁荡山、金华万罗山、武夷山、终南山、歙县渔梁等地的纪游之作,他将自身抛入真山真水之中,体悟宋画传统,并得以开启绘画的生长。
黄宾虹,《渔梁图》,纸本水墨,纵29.5厘米,横45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黄山纪游》,纸本水墨,纵76.6厘米,横45.5厘米,1949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黄宾虹,《栖霞岭下晓望》,纸本设色,纵48.4厘米,横26.5厘米,1950年,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蜀中山水图》,纸本设色,纵82厘米,横32厘米,1952年,浙江省博物馆藏
三、澄怀观化
“画不欲明,如行夜山中,为范中立、郭河阳遗矩。”
黄宾虹是近代对宋画意韵最重大的发掘者与出新者,他揭示了宋画的特殊意象——“夜山”,如其题跋“余观北宋人画迹,如行夜山,昏黑中层层深厚,运实于虚,无虚非实”,重现了宋画“深沉雄大、浑厚华滋”的意韵。黄宾虹在临、摹、仿、拟的“钩古”中面对绘画传统,在“青城坐雨”与“瞿塘夜游”中切近自然,又中得心源,澄怀观化。
黄宾虹,《山色浑融》,纸本设色,纵36厘米,横63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夜山图意》,纸本设色,纵51.4厘米,横37.1厘米,1954年,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设色夜山坐雨图》,纸本设色,纵102.4厘米,横40.2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青城山中坐雨》,纸本设色,纵86.4厘米,横44.6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黄山松谷五龙潭》,纸本设色,纵168.5厘米,横120厘米,1953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黄宾虹,《西泠写意》,纸本设色,纵150.1厘米,横82.1厘米,1954年,浙江省博物馆藏
文章标题:夜山钩古——黄宾虹的宋画研究及其传承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