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访谈评论

张振学:画家不管画人不画人,都必须有人性

访谈评论 来源:艺术西安 2023-02-27 08:20
在座的这两位老先生(指崔振宽先生、张之光先生)都是才气型画家。张先生没上过美院,却在美院国画系当系主任。

张振学先生在画展开幕式上

张振学先生在画展开幕式上‍

图片来源:陕美博

其他的我就不说了,在座的这两位老先生(指崔振宽先生、张之光先生)都是才气型画家。张先生没上过美院,却在美院国画系当系主任。崔先生的艺术在中国画这一块,在用笔这一块,在用线上,是下了大功夫的,这种高眼光,高姿态,包括对中国画笔墨的高度向上推进,也是下了大功夫的。就像前面人所讲的,在陕西来说,在全国来说都是很突出的。

我呢,说实在呢,才气不行,还给自己揽下个大摊子。要说把中国画推到一定高度,那是一种理想,根本做不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我到现在,说句心里话,根本上是玩了。我画画确实是玩。经常一些画,就像蔡亚红所说,我都扯了。有些确实是没画好,有些画着画着自己不满意,说不定把一些好的都扯了。扯掉的有没有好的,也有,但扯掉的多是不入眼,不入我的心。

其实到我这个年龄,最主要是画心,不是画自然。自然的山山水水是天,是天造的自然。梦中的山是游离的,画上的山是淋漓的。淋漓什么呢,不管是笔墨的淋漓,还是色彩的淋漓。

我有一个基本原则,画必须向高雅这一块去追求。高了,还要雅。只有高,才能雅。只有高低,没有新旧。造成高度的境界多的很,看你从哪一条路在哪一个山上向上爬呢。高度是修炼出来的,第一个修养是人格修养、人性修养。我自己的追求,跟大家都讲讲,画家不管是画人不画人,都必须有人性。世界上的人,只要是地球人,不管是黑人、白人、黄种人,东亚人,都是地球人。地球人基本人性是一样的,只是语言不同,风貌不同。难受了都哭,肚子饿了都要吃,晚上都睡觉,白天都干活,都是一样的,只是语言表述不一样。

刚才程征先生说,西方绘画的发展轨迹成抛物线,中国画我感觉是在渐进中升华。在渐进中升华,是一种绘画意识的升华,同时是人格的升华,也是人性的升华。到最后呢,这些画是给人看的,不是给山看的,也不是给树看的。这就要首先是悦目,然后是养心,然后就是为他人服务。这是国家意识吗,不是的。人总要让别人高兴,画也要给人希望,要让人活下去嘛。高兴就是活下去的一种启示呀,这就是拓开了过去的一些局限性。所以,我在画里面是追求一种生命感。

我经常在院子里,跟种的一些花树对话呢,哎呀,真他妈的好看。一个小虫,那么小一点,它都有遗传基因,那么人年轻时是唯物主义,老了以后是唯心了。神奇的不得了。我们一天吃的饭,一天就是吸收些蛋白质,脑壳里面就是些蛋白质嘛,怎么还有思想呢,海阔天空什么都能想呢。一会想起相虎了(指画家李相虎),一会想起这个,那个了。为啥呢,它还有记忆。小时候吃的啥好东西,到现在都记着呢。这些东西,我都觉得神秘的不得了。晚上睡觉,躺在平台上,看着月亮星星,虽然很少,让我经常想起小时候在汉中的满天星斗。现在是看不到满天星空了,但是就那几颗星星,你就可以想像出宇宙多神秘,有多大。我经常画目送飞鸿,飞鸿是什么呢,就是我的心呀,我要飞走,我要跑到更远更好的地方去,到看不到的地方去。

人是老了,而心不死,心为什么不死,因为脑壳还好着呢。再加上,弄了一辈子绘画,站在案头跟前,拿上笔,在纸上画,要蘸多少墨蘸多少水,干了以后什么效果,都很清楚。折腾一辈子了,这个手已经好用的很,比我年轻时好用多了。在这个时候再不好好画,糟蹋了这只手呢,糟蹋了脑壳。(掌声)

我说是玩呢,确实是玩呢。如果说画画要有目的性的话,越画越痛苦。好多好画都是在无意中出现的,有时是在犹豫中出现的。无意就是没有目的性。目的性越强,越想画好,就越画越坏。有时不想着画好,身体不好,天气也不好,却画了个好画。有时身体好,天气也好,风调雨顺,啥都好,就是画不出来,干脆挖地去了。这种事情,简直没法说。

大家都够坚持到最后,都是对画比较真诚的,都是有想法,都最后希望我能说几句话的。我要说的话都在那墙上挂着呢。实际上,来看我的画,就是来看我的脸,我的脸全bia(陕西方言,近乎贴的意思)在那些画里。去看那些画,就是看我。大家看一看,能够受一点启示,我就高兴的很。我这个年龄办展览,一点目的都没有。我根本就不想卖画,要钱揍啥,没意义了。吃也是越吃越少,好的吃了也不消化。穿个好衣服,老汉家,走过去人谁看呢。都没有意义了。不用操那么多心了。现在唯一一点欲望,就是把永久的中国画,就像开幕式上我说的几句话,想画好没画好心里难受的很。办这么大一个展览,我把画拿来,我就再没操心。我把挨着看了一边,后面我还过来看呢,看的目的是什么呢,想我后面该怎么画呢。争取在躺到之前,能把画画的更好一点。

( 讲演内容来自”开门见山——张振学中国山水画习作展”座谈话上的录音整理。整理校对:刘红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