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展览预告丨集萃——中国现当代版画家作品展

展览资讯 来源:宜春美术馆 2023-01-04 14:25
展览信息学术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办单位: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宜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宜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单位:宜春美术馆、宜春市美术家协会学术主持:齐凤阁(著名版画史论家、教授、

展览信息

学术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

主办单位: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宜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宜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宜春美术馆、宜春市美术家协会

学术主持:齐凤阁(着名版画史论家、教授、博导、《中国版画》杂志主编)

策展人:陈琦(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导)

参展艺术家:苏新平、陈琦、贺昆、孔国桥、王家增、王连敏、徐宝中、张广慧、钟曦、周吉荣

展期:2023年1月5日至3月5日

地点:宜春美术馆1、2号展厅

前言

中国现代版画史并不长。如从上世纪初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师范支持创建的乐石社始,至今不过百年。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中国现代版画尚处于起步阶段,伴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生发出来的新兴木刻运动,将版画作为投枪匕首的宣传工具,对旧社会的黑暗进行无情揭露与鞭挞,这时期版画作品的内容与题材和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以及革命进程有密切关联。虽然这些木刻作品在艺术语言上尚有模仿学习西方版画痕迹,但他们为中国现代版画奠定了现实关怀的内蕴气质与精神品格,对中国现代版画的未来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第二代版画家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起来的艺术群体,他们有来自专业院校版画系毕业的科班生,还有大量社会版画创作群体培养出来的业余作者。他们秉承了老一代版画家的优良传统,在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的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艺术思潮狂飙激进浪潮中守正创新,在版画艺术语境转换上展现出积极开放包容的探索精神,他们是最早一批关注版画本体意识的艺术家。

而在他们之后出生于60年代的版画家,他们的成长经历与中国改革开放几乎同行。他们经历了轰轰烈烈的85美术思潮,踏上了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快车。在校学习期间,他们就进入由单一木版向多版种拓展,由命题性创作转向个体表达的创作模式。这代艺术家最为出色的艺术成就在于他们在各自的版种领域对版画本体形质进行了创新性拓展。他们在各自版种媒介技术上都有极为精深的研究,有自己完整的技术系统和视觉符号。他们脱离了唯意识形态服务与艺术工具化的藩篱,从而进入到纯粹自由的个人精神性表达,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建构起自己的艺术范式。这种艺术范式背后不仅有成熟丰润的艺术思想,还包括与之配套的版画技术系统以及艺术家独有的个人文化印记,这使得这批艺术家成为中国现当代版画研究必不可少的鲜活样本,此次参展的十位艺术家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此次展览的作品不仅有2016年陈琦先生主持策划的《中国当代版画名家十人典藏》作品,同时还有这些艺术家最新力作。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创作的时间维度上再次看到艺术家们所具有的非凡艺术创造力。2001年齐凤阁先生成功策划组织了《挑战与切入—当代青年版画提名展》,他从全国邀请了十位年轻版画家参展,而今当年那些还略带青涩的年轻人已成长为中国当代版画的中坚力量与学术嵴梁,为此我们不得不叹服齐先生身上所具有的史学家的敏锐洞察力。

当年展览研讨会提及的诸多学术议题似乎在22年后的今天,在这些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中逐一得到了完美的应答。我们感谢版画前辈们的提携以及版画研究学者给予的支持与关怀,并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谢意。我也希望籍此展览能为中国当代版画学术研究提供一个样本脉络与路径。

陈琦

2023年1月1日

参展艺术家及部分作品欣赏

苏新平 SU XIN PING

1960年生于内蒙古集宁市,1977年入部队服兵役,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干杯》苏新平 SU XIN PING

铜版画

56x39.5cm

2017年

《胜利》苏新平 SU XIN PING

铜版画

54x41cm

2017年

《风景之一》苏新平 SU XIN PING

铜版画

66x33cm

2020年

《风景之二》苏新平 SU XIN PING

铜版画

44x66cm

2020年

《风景之三》苏新平 SU XIN PING

铜版画

66x33cm

2020年

●创作观

我的艺术观是建立在对人生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所做的思考和实践。无论是早期的草原主题版画还是此后的油画创作,无不在试图通过讨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今天纷繁动荡的社会背景之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有如迷失于欲望之海中的争夺与挣扎,又如觉醒后的逃避与逃离的意象性表达,确实有着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预示。虽然象征性手法和超现实因素将作品内涵引向模煳和不确定,似乎指涉你、我、他的现实选择与处境,实则更多的是对自身存在与在场的真实表达。

陈琦 CHEN QI

1963年生于南京,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博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艺术家。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

《未竞之旅》陈琦 CHEN QI

水印版画

40×55cm

2017年

《梨雨江南》陈琦 CHEN QI

水印版画

42×55cm

2017年

《阐释存在》 Interpretation of Existence Woodblock Print 陈琦 CHEN QI

水印版画

73×83cm

1999年

《初雪》First Snow Woodblock Print 陈琦 CHEN QI

水印版画

60× 48cm

2016年

《梦蝶之一》Dreaming of Butterfly No.1 Woodblock Print 陈琦 CHEN QI

水印版画

80×58cm

2000年

●创作观

我以为具有独立原创价值的印痕与非机械性复数是当代版画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当代版画艺术范式直接的视觉呈现。如何让印痕具有独立意味而不单纯服务于形象的再现,让它们从形象背后走出来,彰显其存在是我近年来在创作中一直尝试的突破点。

贺昆 HE KUN

1962年生,云南省普洱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云南省政协常委、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普洱市文化馆专职画家。

《晚歌》贺昆 HE KUN

绝版木刻

55×42cm

2017年

《思想者》贺昆 HE KUN

绝版木刻

55×41.5cm

2017年

《晨日》贺昆 HE KUN

绝版木刻

60×90cm

2021年

《出行》贺昆HE KUN

绝版木刻

60×90cm

2021年

《三分之一》贺昆 HE KUN

绝版木刻

60×90cm

2021年

●创作观

人们都说,绘画艺术发展到今天,思想的最重要性毋庸置疑,从西方到中国,当代艺术家都在追寻思想性,赐予作品思想、内涵。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艺术家是手艺人,艺术家的理想要靠视觉表现来展示,去完成实现梦想。

绘画艺术的根性需要从两方面来认识,本土文化和艺术表现呈现艺术家的思想。世界由不同的民族组成,也就有众多的文化形态形成世界人类文化、文明,每一个人有着不同思想,思想的来源是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和理解,艺术家手下表现出来的形象是本人思想的呈现,艺术家区别于大众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塑造实现物象呈现的能力。

孔国桥 KONG GUO QIAO

1968年生于浙江杭州,1986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当代版画研究所所长;兼任浙江省版画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等。

《格物之一》孔国桥 KONG GUO QIAO

铜版腐蚀

39×56.5cm

2017年

《格物之二》孔国桥 KONG GUO QIAO

铜版腐蚀

39×56.5cm

2017年

《理想国之一》孔国桥 KONG GUO QIAO

铜版腐蚀

77×112cm

2017年

《理想国之三》孔国桥 KONG GUO QIAO

铜版腐蚀

77×112cm

2017年

《历史的面孔之黑暗中的舞蹈》孔国桥 KONG GUO QIAO

铜版腐蚀

70×100cm

2009年

●创作观

对于社会与历史曾经或正在发生的一些所谓的“宏大”的事情,我往往会投以比较多的关注。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它们必须和我们的个体本身以及我们的当下直观相关联。虽然在本质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由着特定的历史塑造而成的产物,我们也逃脱不了时代与社会的共同“命运”。但同时,即便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经历了相同的时间,我们对于一个事物或者事件的看法,却往往又有着各不相同的角度和路向。这,或许就是我们普遍的“人性”本身在个体间的不同运用所导致的那种结果……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我总是要求着自己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尽可能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去体会与捕捉那些主体间的“微观”差异以质疑我们习以为常的某种共同的“普遍性”——即使在心底深处,我并不敢确信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家在当代所必须承担的一个任务。

王家增 WANG JIA ZENG

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曾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获得中国鲁迅版画奖、中国第十四届版画展铜奖、中国第十五届版画展铜奖、中国第七届三版展银奖、中国第八届三版展银奖、中国第十七届版画展银奖、中国第十六届版画展优秀奖、中国高等院校版画年会展学院奖、中国第十九届版画展优秀奖。

《幻觉-1》王家增 WANG JIA ZENG

铜版

50.5×39.5cm

2017年

《幻觉-2》王家增 WANG JIA ZENG

铜版

50.5×40.5cm

2017年

《物的褶皱-4》王家增 WANG JIA ZENG

铜版

106×76cm

2018年

《物的褶皱-8》王家增 WANG JIA ZENG

铜版

106×76cm

2018年

●创作观

版画和综合材料作品,是我对不同媒材创作深度及边界探索的载体。《物的褶皱》系列作品,试图用腐蚀过的褶皱碎片去表现时间的流逝和运动的痕迹,将时间的空间轨迹记录下来,实现一种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视觉表达。通过作品去理解物质与时间的关系,去探寻循环往复的,不断解域化和再域化的褶皱般的时间,抵抗存在上的焦虑。

王连敏 WANG LIAN MIN

1988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现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在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获金奖;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获银奖;第七届全国三版展获银奖;第八届全国三版展获银奖;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获铜奖;北京国际版画双年展获铜奖;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获铜奖;第六届全国三版展获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全国美术金彩奖获优秀作品奖;第十八届全国版画展获优秀作品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提名奖。

《藤蔓花》王连敏WANG LIAN MIN

铜版画

57×39cm

2017年

《闲来无事五》王连敏WANG LIAN MIN

铜版画

57×38.5cm

2017年

《顶光 1》王连敏WANG LIAN MIN

铜版画

84×44cm

2019年

《顶光 2》王连敏WANG LIAN MIN

铜版画

84×44cm

2019年

《顶光 5》王连敏 WANG LIAN MIN

铜版画

84×44cm

2019年

●创作观

《顶光》系列作品是在不断尝试新的创作语言和个性化图式实践下完成的。作品以“光”为元素从形到意、从三维到二维构建出富层次感、空间感的视觉效果。“光”无论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源头,生命的源头。除了水和空气以外,人类是无法在黑暗中生活的,但光维系的不仅仅是生命,更是精神意志,在强调光的空间形态、意识形态和物体单纯和抽象化的同时重视两者间的相关性。可以说作品创作灵感是通过光所带来的精神世界进行物象表现的。《顶光》系列作品既是对于视觉图像的探讨,亦是对于物体存在的合理性的探讨。

徐宝中 XU BAO ZHONG

辽宁省绥中县人,生于1963年10月。1985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199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水》徐宝中 XU BAO ZHONG

铜版画

39×61cm

2017年

《南山》徐宝中 XU BAO ZHONG

铜版画

35×56.5cm

2017年

《景色之一》徐宝中 XU BAO ZHONG

丝网版

59.5×90cm

2018年

《景色之三》徐宝中 XUBAOZHONG

丝网版

59.5×90cm

2018年

●创作观

我的作品所画的都是一些平常之物、荒凉之景,我有意的让它们处在一个平凡、平常、平淡、平静的未开发的最初状态。不让它们有社会的喧嚣和人间的火气。但我更想让它们能有表情、意境,有吸引人的某一个气息,能表达出个人对画面能反馈出来的意识。如果说我以前的作品愿意用形象本身来体现我的想法的话,现在我更愿意用画面意境、图像形态、造型的不同意识及版画的语言特质来说明我的艺术看法和思维变化。

张广慧 ZHANG GUANG HUI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加拿大萨省大学艺术与人文历史系客座教授。

《秋园之五》张广慧 ZHANG GUANG HUI

丝网+木刻

50×41cm

2017年

《秋园之六》张广慧 ZHANG GUANG HUI

丝网+木刻

50×41cm

2017年

《存在》张广慧 ZHANG GUANG HUI

饾版木刻

150×220cm

2019-2021年

《荒野之五》张广慧ZHANG GUANG HUI

饾版木刻

120×55cm

2020年

《净化》张广慧 ZHANG GUANG HUI

饾版木刻

150×220cm

2019-2021年

●创作观

近一阶段的创作,我称之为“愉快的作画方式”,这个阶段,版画的印痕元素在画家自身的情感与神性的激情(度量)运行之中,产生率真的视觉语言。这种语言不仅是画家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被激活的语言它本身在独立运行成为可能,画家抑或是在附庸着这种语言,由此使这种版画语言在视觉图像的时代找到自我存在的真正家园。

钟曦 ZHONG XI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版画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版画》杂志副主编;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江苏美术馆、四川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印记》钟曦 ZHONG XI

丝网版画

57×40cm

2017年

《方位》钟曦 ZHONG XI

丝网版画

57×40cm

2017年

《时空交响》钟曦 ZHONG XI

丝网版画

68×42cm

2022年

《天边》钟曦 ZHONG XI

丝网版画

100×35cm

2019年

《似山似水》钟曦 ZHONG XI

丝网版画

85×62cm

2018年

●创作观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语言之一是视觉符号的语言,符号是任何语言的基本单位,绘画语言亦是如此。将符号视为绘画创作的基本点,以及反映精神内涵的媒介是我始终坚持的。

周吉荣 ZHONG JI RONG

1962年生于贵州省,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版画系第二工作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际学院版画研究院第一副院长。国家文化旅游部重大主题性创作专家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故城》周吉荣 ZHOU JI RONG

综合材料

100×200cm

2011年

《故城II》周吉荣 ZHOU JI RONG

纸浆综合材料

100×200cm

2019年

《天眼》周吉荣 杨山河 王霖

凹版

80×114cm

2019年

●创作观

周吉荣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思考和置疑的另一方面是哲学式的,即从本体论的角度反思和怀疑现代都市存在的依据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反思和怀疑类似于笛卡尔。我们知道,作为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笛卡尔通过怀疑一切,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建立了以理性为基础,以主体性为中心的现代哲学。虽然周吉荣和笛卡尔都是从怀疑出发的,但两者达到的目的则截然对立,如果说笛卡尔通过怀疑一切的方法,为世界和主体的真正存在找到了坚实的理性基础的话,那么,周吉荣则是把对构成现代都市存在基础的怀疑坚持到了最后,并最终导致对都市文明形态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