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实践的力量·第十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热展中

展览资讯 来源:金陵美术馆 2022-08-24 11:34
“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转眼间已是第十届了。它的意义,在于以松散的、自重的、自我判断的方式集合版画人与作品。可以说,“实践的力量”是非主题性或无法确定的过程描述,是寄望于群体无意识下产生一...

实践的力量·第十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

“实践的力量·第十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开幕大厅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实践的力量·第十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

展览时间:2022.8.2——2022.9.18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

学术支持: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承办单位:南京书画院 金陵美术馆

学术顾问:苏新平

学术主持:王华祥杨锋

出 品 人:尤荣喜

策 展 人:刘春杰

策展助理:张雪婷

展览团队:

姚爱东 赵怡文 卢华 张凡  韩 非 茅冠俊 王 曦

任飞蓝庄 玥 周莎丽 于智鑫 郑凯迪 刘儒杰 周 珺

吴宣霖 魏 巍 罗 蕾 王 璐  张永芹 张慧 林聪文

程娇龙 高 原 倪福豪 张思葭

后疫情时代的版画

杨锋

我一直想知道,在疫情中谈论艺术的都是些什么人。

事实上,连同我自己在内,就这样无间歇地在“封闭”与“开放”的空间转换中,持续着或延续着,注视着每个时间节点“数据”的平稳与跌宕,期待“岁月静好”的同时,讨论着“基因”突变的现实。

这些不断浮想的问题,到让我对症了版画。不是吗?与时代共存、绵延刀性、期待突变,似乎“疫情”要变成“情疫”了。因为驱使兵车行动是役之范式,它是不以你的意志传播,而是在情理中漫延混染。策展人刘春杰说“文献展继续”,这是句有分量的话。

方力钧 《2021》 41cmx36cm 2021年 套色木刻

方力钧 《2021》 41cmx36cm 2021年 套色木刻

在中国式的当代艺术进程的背后,总隐隐地站着一群自命不凡的人,他们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坚守着自我独特的价值,定义着画种的特性。讲到所谓独特性,主要是指画种正脉的认领。版画由创作概念的传入开始,应该说在木刻样式传播之初,它就已经脱离了“正式”的轨道,完全是因了文化大家适时地提倡,强势地介入,而由此形成了“非专业”、“即时性”的艺术改良策略。

“拿来主义”,是要拿“有用”的,而当时拿来的,也正是那个时期的“当代”和“有用”的思想。面对脱离世界很久的中国,西式表现主义的刻意“拿来”,自然是针对当时麻木的国民性,也契合了唿唤“刚健文艺”的时代,故言之为“新兴的艺术”。假如我们认同有所谓时代性的话,那就是“新兴的艺术”介入社会现实,直面人性。

时至今日,版画的处境其实一点都没有变,而所变的只是人的身份:过去是“非专业”,现在为艺术家的;过去是“即时的”,现在为功利的。假若站在社会学立场反观,过去的“有用”,变为现在的“无用”,而这“无用”又演变为了艺术,还常常是以一副学术的面孔介入本体语言的探索之中。说到底,目前版画的各种纠结,还是那个“拿来主义”时期产生的“有用”与“无用”问题的延续。

“表现主义”所产生的时代具有针对性,即:“要求不再停留在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容实质,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今天,当“写实与表现”不断被当作问题喋喋不休争论的时候,版画并不在其中,因为版画当初拿来的就是“表现”,无疑地,这也注定成为版画家的宿命。因此,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事实:即版画在屡次经受现实困惑与形式慰藉之后,还能够重拾人的精神。

苏新平《荒原3号》49.5cmx49.5cm×242017年铜版

苏新平《荒原3号》49.5cmx49.5cm×242017年铜版

我们谓之的表现主义,是百年前的艺术思潮,但它却更像当下语境里的黑白幽默,是时间的轮回?亦或是画种的属性?或者纯粹意义上的风格怀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有用的表现主义,就是版画的传统;就是鲁迅先生倡导、叩问现实的有效方法。这或许就是版画在疫情中被讨论的前提。

版画被艺术家们看好,但又不能被时代所“用”,因此,两种人离开了:一是追随潮流的,一是紧跟形势的。那么留下的,多以“无用”为目的,也只好打起鲁迅的旗号,装扮成旗手自娱了。如此看来,版画的问题,已不是学术问题,它更像一个文化现象:建构着一个文献内涵,急切地召唤、选择性地删除与退出的狂喜共存。

尹朝阳 《嵩岳》 71cmx51cm 2018年 石版

尹朝阳 《嵩岳》 71cmx51cm 2018年 石版

任何事物都有其相似性,从疑似阳性,到阳性转阴,再到返阳,这倒似版画百年演变的线路图。像在封闭中自悟,在开放中确立“他者”,并以自我为对象介入到社会现实之中。从这个意义上看,疫情中的版画文献,正在义无反顾地践行着前世的承诺,完成着无名之辈的呐喊。

疫情停滞了许多,但终不能止了思想,毁了精神。脆弱的版画,希望在人性记录中再次发力,以消散过往的阴霾,唤起表现主义的精神回归。用“为人生”的理想,促其张扬“有用”的一面,以纪念那个逝去的、激昂的木刻时代。

樊晖《红—1 》 29cmx48cm×12 2022年 套色木刻

樊晖《红—1 》 29cmx48cm×12 2022年 套色木刻

“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转眼间已是第十届了。它的意义,在于以松散的、自重的、自我判断的方式集合版画人与作品。可以说,“实践的力量”是非主题性或无法确定的过程描述,是寄望于群体无意识下产生一个新的版画发生地。

今天,这十届展览的文献,已联接上了英国的大英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日本内山书店、中国台湾美术馆图书馆等重要机构,供后人阅读、研究,这自然是因为文献具有价值的缘故。

策展人刘春杰问:“‘实践的力量·第十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要不要再设一个副主题。”我说:“不要。如果有人要纪念,就让他纪念这十届已经举办的文献展览好了!”春杰说:“嗯,这就是力量!”

作者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2022年6月18日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陈新建 《初语》 85cmx40cm 2020年 水印木刻

陈新建 《初语》 85cmx40cm 2020年 水印木刻

张敏杰 《舞台组画系列》 68cmx98cm 2017年 平版

张敏杰 《舞台组画系列》 68cmx98cm 2017年 平版

张广慧 《你在》64cmx81cm 2006-2020年套色木刻

张广慧 《你在》64cmx81cm 2006-2020年套色木刻

刘丽萍 《北京民俗2》 76.5cmx57cm 2022年 丝网版

刘丽萍 《北京民俗2》 76.5cmx57cm 2022年 丝网版

周吉荣 《景观——天坛》73cmx59cm 2013年综合版

周吉荣 《景观——天坛》73cmx59cm 2013年综合版

钟曦 《远方》 30cmx90cm 2019年 丝网版

钟曦 《远方》 30cmx90cm 2019年 丝网版

王晓林《大象无形》92cmx92cm 2021年黑白木刻

王晓林《大象无形》92cmx92cm 2021年黑白木刻

徐宝中《景色之三》59.5cmx90cm 2018年 丝网版

徐宝中《景色之三》59.5cmx90cm 2018年 丝网版

范敏 《同舟共济》 50cmx65cm 2015年 平版

范敏 《同舟共济》 50cmx65cm 2015年 平版

隋丞 《重叠·Love 》 70.5cmx95cm 2022年 丝网版

隋丞 《重叠·Love 》 70.5cmx95cm 2022年 丝网版

应金飞《风骨峭峻遗尘埃》165cmx120cm2022年水印木刻

应金飞《风骨峭峻遗尘埃》165cmx120cm2022年水印木刻

郭鉴文 《游之境之一》 56cmx76cm 2022年 丝网版

郭鉴文 《游之境之一》 56cmx76cm 2022年 丝网版

孔国桥《历史的面孔之黑暗中的舞蹈》70cmx98.5cm 2009年 铜版

孔国桥《历史的面孔之黑暗中的舞蹈》70cmx98.5cm 2009年 铜版

谢中霞 《流变》 80cmx57cm 2022年 综合版

谢中霞 《流变》 80cmx57cm 2022年 综合版

张炼 《春临江南》 90cmx90cm 2022年 丝网版

张炼 《春临江南》 90cmx90cm 2022年 丝网版

罗氏兄弟《十五的月亮》138cmx70cm2022年 漆版

罗氏兄弟《十五的月亮》138cmx70cm2022年 漆版

曹丹 《疏林轻影》 90cmx120cm 2021年 丝网版

曹丹 《疏林轻影》 90cmx120cm 2021年 丝网版

李军 《爬山虎》 70cmx90cm 2021年 套色木刻

李军 《爬山虎》 70cmx90cm 2021年 套色木刻

李小光《夏天的故事组画》19cmx48cmx102022年黑白木刻

李小光《夏天的故事组画》19cmx48cmx102022年黑白木刻

徐增英《春分·逍遥游》180cmx90cm 2022年套色木刻

徐增英《春分·逍遥游》180cmx90cm 2022年套色木刻

熊友飞 《三月暮》 84cmx60cm 2021年 丝网版

熊友飞 《三月暮》 84cmx60cm 2021年 丝网版

武学良 《马说》 100cmx65cm 2015年 黑白木刻

武学良 《马说》 100cmx65cm 2015年 黑白木刻

郑建辉 《和谐·共生》 71cmx95cm 2021年 黑白木刻

郑建辉 《和谐·共生》 71cmx95cm 2021年 黑白木刻

商昌荣 《No.912天》 38cmx56cmx2 2022年 石版

商昌荣 《No.912天》 38cmx56cmx2 2022年 石版

母贝旎 《大凉山的歌声》 91cmx71cm 2020年 平版

母贝旎 《大凉山的歌声》 91cmx71cm 2020年 平版

于子亮《都市诉说—17》75cmx100cm 2021年综合版

于子亮《都市诉说—17》75cmx100cm 2021年综合版

张瑜 《在水一方》 76cmx106cm 2022年 综合版

张瑜 《在水一方》 76cmx106cm 2022年 综合版

王艺《红》 300x600cm 2017年 丝网版

王艺《红》 300x600cm 2017年 丝网版

郭双 《进城之母亲》 27cmx107cm 2022年 雕版木刻

郭双 《进城之母亲》 27cmx107cm 2022年 雕版木刻

王宇 《窥里观外》 50cmx40cm 2020年 铜版

王宇 《窥里观外》 50cmx40cm 2020年 铜版

李劲弈《穹顶之下》45.5cmx30cm2022年黑白木刻

李劲弈《穹顶之下》45.5cmx30cm2022年黑白木刻

“实践的力量·第十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平行展

“锋利的快意——杨锋版画作品展”

杨锋版画作品展展厅现场

杨锋版画作品展展厅现场

杨锋《秤砣》 309cm×91cm 黑白木刻(金陵美术馆藏)

杨锋《秤砣》 309cm×91cm 黑白木刻(金陵美术馆藏)

展厅现场

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峰一行人前来参观

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峰一行人前来参观

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题工笔重彩画青年创作人才培养研修班前来参观

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题工笔重彩画青年创作人才培养研修班合影

原版、影像、手稿、文献展览现场

原版、影像、手稿、文献展览现场

沈敬东版画装置作品现场

沈敬东版画装置作品现场

小朋友观看画家李子田的版画动漫作品

小朋友观看画家李子田的版画动漫作品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

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

十年的印迹:“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大事记

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画册

“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第一届至第九届画册

参展艺术家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 卯  于子亮 于 洪 马松巍 王 艺 王华祥

王 宇  王 觅  王建山 王晓林 王恩超  方力钧

方利民 尹朝阳 孔国桥 卢 标 史洪生 母贝旎

邬 林  刘丽萍 刘  京 刘 波  刘春杰 刘 洋

刘益春 刘 福  安海峰 安 滨  孙锦谊 苏新平

杜善东 李小光 李子田 李 军 李劲弈 李秋实

李 珣  李晓林 李鹏鹏 李  巍 杨宏伟 杨  锋

杨渝光  肖映河 利国杰 余 曼 应金飞 沈雪江

沈敬东 宋光智 张广慧 张宏伟 张玥达  张 昊

张俊萍 张  炼 张桐源 张敏杰  张  辉 张  瑜

陈小将 陈彦龙陈新建 武学良  范  敏 罗 凡

罗氏兄弟罗必武罗湘科 周小平 周吉荣  周仲铭

郑学武郑建辉 赵彦忠  南  方  钟  曦 侯炜国

侯 煜 贺  昆 敖高娃  袁庆禄 夏玉清 徐龙宝

徐志伟  徐宝中徐增英  郭  双  郭鉴文 陶加祥

黄金一黄 洋  曹  丹  商昌荣  隋  丞 韩旭东

谢中霞 熊友飞 樊 晖 潘 旭  戴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