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凝光溢彩——2022青岛国际玻璃媒体艺术展

展览资讯 来源:青岛市美术馆 2022-08-01 11:46
在联合国大会宣布2022年为国际玻璃年之际,青岛市美术馆举办“凝光溢彩——2022青岛国际玻璃媒体艺术展”。玻璃在日常生活和建筑中的使用可能更为人所熟知,就这一点而言,玻璃在我们的城市环境中就是如此普遍而常见...

凝光溢彩——2022青岛国际玻璃媒体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2.8.2—9.4(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青岛市美术馆罗马展厅

主办单位:青岛市美术馆

总策展人:迟 涛

艺术总监:张所家

高级学术顾问:麦克尔•罗杰斯 Michael Rogers

联合策展:昃璇 李静 彭怡 秦岭

展陈总监:王永乐

学术支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分校、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法国莱茵高等艺术学院、日本多摩美术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富山玻璃造型研究所、捷克布拉格艺术、建筑与设计学院、波兰弗罗茨瓦夫美术学院

展览序言

在联合国大会宣布2022年为国际玻璃年之际,青岛市美术馆举办“凝光溢彩——2022青岛国际玻璃媒体艺术展”。玻璃在日常生活和建筑中的使用可能更为人所熟知,就这一点而言,玻璃在我们的城市环境中就是如此普遍而常见,我们被其包围以至于忽“视”了它。

玻璃是一种古老的材料,如今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发挥了很多用途。这个展览的独特意义在于它将让我们重新注“视”玻璃——作为艺术家表达观念的一种材料媒介。玻璃被艺术家用作艺术媒介的历史并不长,它始于“工作室玻璃”。在过去短短80年的时间里,艺术家们逐渐将玻璃发展成一种艺术表达材料。在此之前,玻璃主要在设计师和工匠分离的工厂里被制作出来,生产由市场决定,也极大地限制了创新的可能性。“工作室玻璃”的不同之处在于,生产规模极大地缩小,因此艺术家可以同时担任设计师和工匠的角色,“工作室玻璃”能够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在国际范围内被艺术教育机构所采纳,这些机构加速了这⼀创新过程的认识和应用,教育领域也极大地拓展了玻璃在个人表达方面的创造潜力!

虽然由于教育机构的存在,国际玻璃艺术迅速发展,但直到最近十年,中国玻璃艺术的独特性和卓越性才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欣赏。就我个人在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美国工艺玻璃学院教学的经历而言,从2007年开始,我们接受了第一批来自中国的学生进入我们的研究生项目。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张所家教授和他的学生参观了美国工艺玻璃学院项目,他的学生和我的学生合作了一个为期⼀周的项目,主题是微观和宏观。我记得我问我的学生,他们主要是北美人,他们在创作作品时汲取了多少年的文化历史作为灵感。他们回答大约200年。然后我问来自中国的学生同样的问题,他们回答了大约5000年!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视角,当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相遇创造的结果是显着的。由于多次受邀到中国教学和展览,我开始了解到中国玻璃艺术的快速发展,但在2016年发生了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事件。张所家教授与中国的玻璃艺术教育家们合作,组织策划了天元国际玻璃艺术节。这场氛围活跃的学术活动汇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教育家和学生,他们展示作品、演示工艺、发表演讲,互相交流。这场艺术盛会对我而言是极特殊的,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它让中国真正形成了同国际一致的玻璃艺术觉醒。正是此次盛会为随后发生的事情奠定了基础,青岛市美术馆的这次展览就是一次典型的实践。

国际玻璃艺术的大型综合性展览是极为罕见的。这次展览将是一个例外,它会让观众充分领会到玻璃艺术的多样性、审美性和独特性。青岛市美术馆以“凝光溢彩”为艺术方向延续着中国艺术家们对其深刻认知和敏锐的见解!完成了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

感谢青岛市美术馆总策展人迟涛、联合策展人昃璇、李静、彭怡、秦岭以及所有工作人员和艺术总监张所家,使这次重要的展览从想法走向了现实。

我谨代表国际玻璃界向所有参与这个开创性展览的人表示感谢!

麦克尔·罗杰斯

荣休教授

罗切斯特理工学院

凝光溢彩——2022青岛国际玻璃媒体艺术展

策展人语

自人类掌握玻璃制备工艺以来,吹制技术是玻璃工艺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突破。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涌现出的能工巧匠,其心血凝结成无数风格各异的玻璃吹制作品流传于世。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特征,塑造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对器物美学的认知。

在当代艺术的舞台上,吹制玻璃是“工作室玻璃运动”最初的内容和武器。这场运动从20世纪60年代波及至今,以“让玻璃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媒介”为旗帜,使玻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进入新世纪,玻璃艺术朝着多形式、多材料结合、实验性的方向发展,玻璃艺术作品在形式语言和视觉美学上更加丰富。在中国玻璃艺术界,玻璃吹制相对于其它工艺还处在刚刚开始的阶段。此次吹制类作品的参展艺术家主要是海外学习归国的青年一代,我们可以明晰地感到他们基于吹制语言的中国表达。随着国内相关教学的完善和工作室的建设,培养和带动了更新力量的出现。

路漫漫其修远!感谢青岛市美术馆,感谢各位老师同仁,感谢各位参展艺术家!

——李静

玻璃是一种平常的材料,却有着诸多神奇的特性。艺术是不寻常的创造,却能连通人们朴素的情感。当我有幸接到张所家老师的邀请,成为这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时,我对这次展览中出现的玻璃媒体一词感到疑惑。旋即变释然了,这才是张所家老师呀,作为85一代的亲历者,一如既往的先锋前卫。根据格林伯格的观点,现代主义最大的进步就是停止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和再现,转而开始对媒介自身的指涉,即画布就是画布、玻璃就是玻璃。换句话说创作的对象即是创作的本身,而不是去通过媒介去模仿我们看到的其他景象。对媒介自身研究和探索,正是中国的玻璃艺术眼下急需着手研究的。就像詹姆斯.鲍温德所说:艺术的目的就是道出那些被答案所遮蔽的问题。

——彭怡

“玻璃”做为一种观看的方式

透明、折光、反射,直观上的物理特性让玻璃成为众多材料中的一个异类,扑朔迷离,令人沉醉。

从考古已知的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开始,玻璃从人类对它的较少认知发展到今天的无处不在。由于大量的使用,它正变得越来越容易被人视而不见,然而一个事实是,今天或是更久的未来,我们的生活和这种材料将会变得更加密不可分。

1608年,荷兰的汉斯·利伯希用两块玻璃镜片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望远镜,从此人类的视野超越了自身的生理限制,从微观的物质世界到距今130亿光年的宏大宇宙,这一神奇的材料越来越多的改变了我们的观看行为,透过这种“媒介”,我们在观看世界的同时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思考。

今天在这样一个以“玻璃”做为主要媒介的展览当中,我们试图介绍国际上正在发生的运用玻璃来表达的艺术创作,这些精心挑选的作品反映了最近几年里,无论从材料出发还是从观念出发的,运用这一媒介来“观察和记录“的艺术探索。

在此特别感谢青岛美术馆以及策展团队的共同努力,使得这次的展览在世界如此艰难的时刻得以呈现,并以此展现一种既属于艺术家又属于观者的特别的“观看”方式。

——秦岭

部分作品

Michael Rogers 麦克尔·罗杰斯 (美国) 《暴风雨》 铸造玻璃

Michael Rogers 麦克尔·罗杰斯 (美国) 《暴风雨》 铸造玻璃

Ivana Šrámková 伊万娜 ·什拉姆科娃 (捷克) 《维纳斯》 铸造玻璃

Ivana Šrámková 伊万娜 ·什拉姆科娃 (捷克) 《维纳斯》 铸造玻璃

Tali Grinshpan 塔莉·格瑞斯潘 (以色列)《抛弃》 粉烧玻璃

Tali Grinshpan 塔莉·格瑞斯潘 (以色列)《抛弃》 粉烧玻璃

Robin Cass 罗宾·卡斯 (美国) 《眼部球茎类动物(成熟)》

Robin Cass 罗宾·卡斯 (美国) 《眼部球茎类动物(成熟)》

热吹制玻璃、金属

Jiyong Lee 李智勇(美国/韩国) 《细胞积木 》 玻璃切割、冷加工 2016

Jiyong Lee 李智勇(美国/韩国) 《细胞积木 》 玻璃切割、冷加工 2016

Betr Van Loo 皮特 · 范 · 罗 (荷兰) 《 进退两难》 浮法玻璃  2001

Betr Van Loo 皮特 · 范 · 罗 (荷兰) 《 进退两难》 浮法玻璃  2001

李静 《王者之冠-扭曲》 吹制热塑 2016

李静 《王者之冠-扭曲》 吹制热塑 2016

彭怡 《解构系列7》 灯工玻璃 2013

彭怡 《解构系列7》 灯工玻璃 2013

秦岭 《默照系列·春梦》 铸造玻璃 2014

秦岭 《默照系列·春梦》 铸造玻璃 2014

韩熙 《月赋》 铸造玻璃 2017

韩熙 《月赋》 铸造玻璃 2017

贾真耀 《悲欣弘一》 铸造玻璃 2020

贾真耀 《悲欣弘一》 铸造玻璃 2020

杜蒙 《彼方,此地NO.2》 铸造与吹制玻璃 2022

杜蒙 《彼方,此地NO.2》 铸造与吹制玻璃 2022

李文 《枯山水》 铸造玻璃 2019

李文 《枯山水》 铸造玻璃 2019

周刚 《新衣》 热塑 2022

周刚 《新衣》 热塑 2022

胡东方 《山水之间3》 窑制 2016

胡东方 《山水之间3》 窑制 2016

屈金 《砚·遇—氤氲》 雕塑 2018

屈金 《砚·遇—氤氲》 雕塑 2018

周子正 《柱状物与银水面》 玻璃与综合材料 2020

周子正 《柱状物与银水面》 玻璃与综合材料 2020

何怡萱 《永恒的瞬间》 粉烧玻璃 2022

何怡萱 《永恒的瞬间》 粉烧玻璃 2022

李锋 《寂静2》 铸造玻璃 2014

李锋 《寂静2》 铸造玻璃 2014

李季炎 《瓶中世界-命运与宇宙》 灯工玻璃 2019

李季炎 《瓶中世界-命运与宇宙》 灯工玻璃 2019

朱丽越 《不可见的对话》 铸造玻璃 2018

朱丽越 《不可见的对话》 铸造玻璃 2018

赵瑾雅 《梦尖儿》 吹制玻璃 2022

赵瑾雅 《梦尖儿》 吹制玻璃 2022

李振宁 《远古的唿唤》 铸造玻璃 2022

李振宁 《远古的唿唤》 铸造玻璃 2022

江桂梅 《愈•之间》系列一 粉烧玻璃 2021

江桂梅 《愈•之间》系列一 粉烧玻璃 2021

王天越 《旁观者1》 窑制 2019

王天越 《旁观者1》 窑制 2019

闫绘宇 《热烈生长》系列 玻璃与综合材料 2022

闫绘宇 《热烈生长》系列 玻璃与综合材料 2022

布展现场

布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