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王麦杆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王麦杆先生,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科研与研究生处、造型艺术学院承办的“大美之艺——王麦杆艺术与文献展”已于2022年4月25日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对校内展出。
展览时间:2022年4月25日——5月10日
展览地点: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2FB、3FA厅、4FB厅
为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在沪木刻家20余人到鲁迅墓前敬献花圈。前排右起-余白墅、李桦、王麦杆、汪刃锋、陈烟桥、王树艺,后排右起-杨可扬、戎戈、史良黻、丁正献、章西厓、郑野夫、王琦、吴平、陈珂田、邵克萍 1946年8月18日摄于鲁迅墓(郑野夫之女郑子燕女士供图)
王麦杆先生(1921-2002)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求学期间,既参加了学生救亡组织,还组织成立了“革艺漫木社”“铁流漫画木刻研究社”“刀笔社”等进步艺术团体,参与编辑、出版了许多宣传抗战的刊物。在上海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期间,他以刻刀为武器,唤起民众,创作了大量的版画作品。1942年,王麦杆先生加入苏北新四军战地服务团,以实际行动投身于全民族抵御外辱、救亡图存的抗战洪流中。解放战争期间,他与刘汝醴、吴作人等一起参加共产党组织的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并当选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组织参加了着名的“抗战八年木刻展”和《抗战八年木刻选》的编辑工作。1949年,王麦杆先生加入解放军,在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宣传部工作,同时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50年代初,王麦杆先生受李骆公先生邀请调任天津美术学院(时为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在天津美术学院开启了现代版画教学的先河。
作为一个艺术家,王麦杆先生初以木刻闻名。青年学生时代便已开始发表木刻作品, 1948年,为揭露反动派的暴行,创作了木刻作品《放回来的爸爸》,一经问世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也被视为中国现代版画创作中的经典之作。20世纪70年代后,其艺术创作开始更多地涉足彩墨、水粉、水彩等媒介,同样硕果累累,成就斐然。
几十年来,王麦杆先生追随鲁迅先生的指引,后经历革命的洗礼,以木刻成为革命的武器,其自身也从一个艺术家变为坚定的革命文艺战士。艺术家应投身于时代,艺术创作应“为人生而艺术”,王麦杆先生的艺术经历充分践行了以上信念。
本次展览共计展出王麦杆先生创作的版画、素描、水彩、雕塑等作品300余幅,历史文献及文献复制品100余件。
展览作品
《马革裹尸》 王麦杆 木刻版画 9×13cm 1940年
《鲁迅》 王麦杆 木刻版画 5×4cm 1941年
《鲁迅》 王麦杆木刻版画 47×34cm 1948年
《万人坑》王麦杆木刻版画14×11cm 1940年代
《历史的妒忌者》王麦杆木刻版画 10×13cm 1941年
《夜》 王麦杆 木刻版画15×10cm 1940年代
《大风吹倒前朝树》 王麦杆 木刻版画42×66 1948年
《人民的受难》 王麦杆 木刻版画47×30cm 1943年
《人民的祈祷》 王麦杆 木刻版画47×30.cm 1943年
《人民的力量》 王麦杆 木刻版画47×31cm 1943年
《斩断侵略者的魔爪》 王麦杆 木刻套色版画25×22cm 1941年
《苏联红军》 王麦杆 木刻版画 20×19cm 1943年
《严惩战犯》 王麦杆 木刻套色版画32×26cm 1943年
《战无不胜》 王麦杆 木刻套色版画38×28cm 1943年
《富士山之会》 王麦杆 木刻版画35×54cm 1945年
《收麦子》 王麦杆 木刻版画29×48cm 1946年
《卖笛子》 王麦杆 木刻版画32×21cm 1947年
《台湾煤场》 王麦杆 木刻版画 35×51cm1947年
《放回来的爸爸》 王麦杆 木刻版画33×42cm 1948年
《进军大西南》 王麦杆 木刻版画41×66cm 1950年
《旧世卖子图》 王麦杆 木刻版画11×18cm 1963年
《旧世卖子图 (王麦杆木刻、李骆公篆刻)》 王麦杆 木刻版画37×35cm 1963年
《农忙》 王麦杆 纸本水彩27×42cm 1940年代
《台湾小巷》 王麦杆 纸本水彩35×25cm 1947年
《高雄一角》 王麦杆纸本水彩 32×24cm 1947年
《打鱼》 王麦杆 纸本水彩 25×36cm 1940年代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文章标题:“大美之艺——王麦杆艺术与文献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本文栏目:展览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