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石上流——随黄土画派赴陕南石泉写生记
文/徐华
写生路线图
2022年3月4,笔者随黄土画派艺术家前往陕南石泉中坝大峡谷展开为期4天的实地写生考察。陕南位于秦岭之南,“秦岭”一词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司马迁在《史记》中:“秦岭,天下之大阻”文字记载。秦岭作为南北大陆地理分界线。冬日秦岭以北地区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人们守着暖气炉火才能度过寒冷的季节;而秦岭以南的陕南安康、汉中却依然青山绿水,绿意融融,人们则忙碌着撒网捕鱼,播种收获,尽情享受阳光的舒适与温暖。地处于中国南北过渡带上陕南,气候温润,自然风光优美。沈尹默在《追题昔游》中描述:“南山新雨洗秋光,涧水泠泠渡石梁。饭罢意行无远近,枫红杉翠草花香。”诗中所提及的南山就是汉阴的凤凰山,一幅秋山草木的艺术画卷跃然眼前,充满美感。李商隐也有“巴山夜雨涨秋池”的佳句。这里特有地形、地貌和人文环境成为历代画家笔下表现对象。
唐代吴道子是最早表现这里的画家,且有明确记载,可见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明皇天宝中忽思蜀道嘉陵江水,遂假吴生驿驷,令往写貌。及回日,帝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后宣令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时有李思训将军山水擅名,帝亦宣于大同殿图,累月方毕。明皇云:"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由此可见,吴道子是受皇帝诏令亲赴嘉陵江写生,回去后创作之时,没有画稿,一天直接完工,奇妙画作,泼墨《嘉陵江三百里山水》可谓是神来之笔。
嘉陵江流域全图
嘉陵江广元昭化段地貌图
20世纪70年代,李可染在黄润华的陪同下,赴江南、西南进行了为期八个月行程“两万里”的写生,途径陕南略阳、宝鸡、嘉陵江、岷江等地。因此留下传世精品《略阳城》《夕照略阳城》等作品。作品《略阳夕照》是略阳西门外象山脚下弯道处写生西门门楼,进西街看沿河民居远眺高台,嘉陵江边漕运木船停泊桅杆林立,说明当时的水运盛典之况.........。在描绘画陕南汉中的一批写生画中,可以看到李可染已经着意于创造了,他开始有意识地和古代山水画形式拉开距离,大胆地剪裁、夸张,成为“李家山水”演变的重要阶段。
李可染《略阳》69x95cm 1972年
20世纪50至70年代,陕西美协赵望云、石鲁、方济众等人曾多次赴陕南写生。1957冬,赵望云与美协画家石鲁、刘旷等人赴商洛山区体验生活。赵望云创作反映山区农民生活的《养猪图》《山村新渠》,赵望云年底,参加“山区画展”联展。石鲁创作中国画《冬引丹江水》《商洛龙王庙》等作品。1958年,初夏,赵望云与石鲁、方济众到陕南汉中深入生活,创作《十万八千映天镜春在巴山顶上边》《巴山春耕》作品。1961年春,赵望云同何海霞、康师尧、李梓盛等深入秦岭山区,在安康宁陕县火地塘林区写生,创作《森林伐木》《林间山径》《火地塘写景》《林区写生组画》等作品。1965年,赵望云与石鲁、李梓盛、何海霞赴安康写生。创作《桑山行组画》《坡田送肥》和大量手稿等作品。“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艺术理论,在这里得以实现。
赵望云《桑田组画一》尺寸不详 1965年
赵望云《桑田组画二》尺寸不详 1965年
石鲁《山林一角》69x71cm 1958年
石鲁《商洛速写及高山放牧创作稿》20x15cm、16.2x12cm 1957年
石鲁《峡谷山石》20x15cm 1957年
石鲁《崖边人家》20x15cm 1957年
何海霞《核桃熟时已深秋》尺寸不详 60年代
何海霞《桑山行》尺寸不详 70年代
方济众《茶山雨过》25x21cm 1975年
方济众《茶山风情》46x66cm 1977年
方济众《待渡》尺寸年代不详
进入21世纪,中国画写生,成为画家创作和搜集素材的一种重要手段,黄土画派的艺术家在刘文西的带领下,多次前往陕北、陕南写生,创作了诸多艺术精品。此次石泉中坝大峡谷写生考察,也是黄土画派艺术家的艺术追求。石泉中坝大峡峡谷,位于陕西省陕南石泉县汉江南侧。唐代诗人王维名句 “清泉石上流”,据说就是安康市石泉县县名之由来。当你走进大峡谷,就会有一股股清冽的泉水从赭石色的崖壁上汩汩流淌而来,涌入汉江,以此而被称之为石泉。石泉城因汉江而建的城池,城北群山逶迤蜿蜒,城南汉江碧波荡漾,汉江一路奔涌向东,汇入长江。这里气候温润,自然风光优美。宋代陆游在诗中写到,“安康甲第天下传,玉题绣井摩云烟。落成鼓吹震百里,意气欲压秦山川。” 这里气候温润,自然风光优美。这里特有的地形、地貌成为了画家笔下创作的源泉。
刘文西《梯田》尺寸不详 2016年
刘文西《旬阳太极湖》尺寸不详 2016年
此次写生考察从2022年3月4日至3月8日。写生考察主要围绕石泉中坝大峡谷及其周边进行。此次写生由陈光健、贺荣敏带队,画家郭线庐、戴希斌、刘奇伟、巨石、蔡嘉励、石英、刘丹、吕书峰、刘长江、陈斌、刘云华、程东富、徐华等。
“黄土画派中坝大峡谷写生创作基地”授牌合影
3月4日下午,“黄土画派中坝大峡谷写生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在石泉中坝大峡谷举行。随后,便在中坝山居周边开始写生,这里的建筑灰瓦白墙在绿树中格外显眼。创作有《雨后中坝》《山居图》
大峡谷风光
石泉瀑布前合影
徐华 《清泉石上流》扇面 2022年
徐华 《雨后石泉》44x23cm 2022年
徐华 《中坝山居》扇面 2022年
3月5日,随写生团前往中坝作坊小镇、后柳水乡古街、汉江江畔写生。水乡考察人员前往七十二作坊考察、写生。
后柳水乡水碧天幽,水映天,天影水。山脚旁的一条老街呈“s”型走向,青石阶上分布着飞檐翘角的马头墙和青砖黛瓦的四合院。老街见证了石泉与江西、两湖、安徽一带的交流与痕迹。当你走进院落,放眼望去,满眼平湖、长廊、亭台楼榭、垂柳倒影,低头便是芭蕉、桃花、老屋。笔者那笔写生。从高大飒爽的芭蕉及其纹理,想到了华山、华山的荷叶皴、是瀑皴……。创作有《红灯笼》《春水暖》《芭蕉人家》《山雨》《由芭蕉的联想》《云过石泉》《汉江畔》等作品。
徐华 《红灯笼》44x23cm 2022年
徐华 《春水暖》44x23cm 2022年
徐华 《芭蕉人家》44x23cm 2022年
徐华 《石泉渡口》扇面2022年
写生期间,我们乘坐游艇沿汉江而行,在游艇上采访了西安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戴希斌,他说:“陕南我来过多次,以前交通不便,比较贫瘠。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和刘文西老师带研究生来这里写生,我认为写生不是照着对象画,而是要通过写生作品来传达你的精神,写生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徐华专访戴希斌先生
3月6日,今天是黄土画派石泉中坝写生的第三天,也是画家最为期待的一天。晨起,微风细雨,薄雾从山涧慢慢升起,松竹叶脉间挂着一颗颗银珠,不断累积,然后顺着叶脉慢慢滑落。两坡之间屋舍里传来高低起伏的鸡名声,云烟也慢慢从林间散开。中坝大峡谷全长2.7公里,这里是典型喀斯特地貌,峡谷、瀑布、潭水等自然景观浑然天成。画家们冒雨前往落花湖水、鸽子崖、石泉、卧牛石、杏叶潭、鹰嘴岩写生。
写生示意图
石泉中坝示意图
我被峡谷口竹林、松柏、山石所吸引,一阵风划过耳旁,水带雾气,从河谷升起,卷着白云弥散开来,山间不时传来几声鸟鸣,给雨中的山谷平添了一分仙气。我停下了脚步和蔡蔡嘉励先生一起在长廊下写生,细细观赏、相互交流,听先生讲那长安画家的趣事,增长知识,这也是写生中的乐呵。创作有《雨中云气》《雨中大峡谷》《清泉石上流》等作品。
徐华 《山中云起》45x45cm 2022年
徐华 《雨中大峡谷》45x45cm 2022年
徐华 《清泉石上流》45x45cm 2022年
午后,大家前往黄风洞下写生,80多岁陈光健先生一直坚持和我们在一起,晨雨之后山里特别的冷,陈先生还坚持画写生,他的精神感染身边每一个人。雨中的山层次分明、云烟变化万千,神秘优雅。随后画有《细雨石泉》《山雨中》。
陈光健先生和刘丹教授车中写生
徐华 《细雨石泉》50x50 cm2022年
徐华 《雨后中坝》44x23cm 2022年
下午,我在中巴山居对陈光健先生做了一个小时的专访:
陈先生从“育才中学”求学谈起,回顾了当年在“育才中学”、浙江美院(中国美术学院)上学期间学习、生活、创作趣事,以及他和刘文西交往过程中。她讲述了1970年,她如何将一张速写变为创作《自习》作品的全过程。同时,详细解读刘文西创作《毛主席和牧羊人》作品鲜为人知的经历……
陈光健先生最后强调,作为艺术家,一定要到人民中去,人民与生活才是艺术的源泉。
采访陈光健先生
当日晚饭后,我无意间看到中坝山居室里有的一袋大花生,这花生和关中的一带的形体截然不同,壳子坚硬、纹理清晰,特别是适合入画,经了解这是石泉的特产,名为“五彩大花生”,故记之,创作《五彩花生软儿梨》作品。
五彩大花生
波光,空中流
烟云,拖飞瀑
春晖,映石泉
行走,无尽头
案头,一把小王子
脱掉粗皮外套
露出迷人彩衣
喜带礼物来,大地馈赠我——
安康宝宝
五彩花生
2022年3月6日,徐华石泉中坝大峡谷写生,偶见安康五彩大花生,其壳坚硬,棱角分明,甚喜欢,故配软儿梨以干墨写记之。
五彩花生
徐华 《五彩花生 软儿梨》扇面 2022年
3月7日,写生团来到石泉老街写生。石泉老街位于陕西省石泉县城南部,汉高祖九年,石泉建县,古城“安阳”。明成化十七年,因“城南石隙多泉,经流不息”而得名“石泉”。石泉老街东门,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很好如画,但是如何能在写实与写意中找到一种结合点,如何将情感水墨淋漓的进行诗性表达,也成为我长期思考与探索。面对生活中有太多精彩和感动,如何进行概括取舍,决定你的作品艺术高度与修养。创作《石泉老街》作品。
石泉老街写生
徐华 《石泉老街东门》50x50cm 2022年
石泉早在秦汉时期就盛行兴桑养蚕,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铜蚕”就出土于石泉池河镇,因此石泉也被称为金蚕之乡。石泉的蚕丝制品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鎏金铜蚕
蚕丝场参观
午饭后,我们一行前往石泉县蚕丝厂参观,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蚕丝制作过程,分为烘干、煮茧、剿丝,要先将收到的鲜蚕茧进行杀蛹烘干至一定程度,然后把蚕茧放到大锅里面煮,通过加热,使其中大部分胶质蛋白溶于水中,从而起到分离纤维,顺利抽出蚕丝的目的。抽丝可是一个技术活,考验的是眼和手,可谓是要“眼疾手快”,感慨天然蚕丝制品的不易。据说上好的蚕丝被,所用蚕丝是有两个蚕宝宝的蚕茧加工而成,宝宝不易啊!离开蚕丝加工厂,我们又前往曾溪村写生。创作《云过曾溪村》《山居图》。
徐华 《云过曾溪村》50x50cm 2022年
徐华 《山居图》50x50cm 2022年
此行,是我第四次到陕南,也是我第一次在陕南写生。在写生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精神。石鲁说:“画者观生活如赏画,才能使观画者如赏生活。人不留心者,画者当留心,人不为可观者,画者当观之,然后才能以画唤起人心”。只有画者面对物象不厌之时,那么观画者才有可能一见钟情。
徐华 《石泉中坝》扇面 2022年
徐华 《秀挹西江》扇面 2022年
徐华 《石泉鹰嘴岩》扇面 2022年
徐华 《石泉后柳老街》扇面 2022年
曾溪村风光
汉江江畔
后柳古街
生态村落一
生态村落二
文章标题:清泉石上流——随黄土画派赴陕南石泉写生记
本文栏目:美术大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