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流变 舞笔传神
文/杨力舟
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画坛曾经掀起素描、速写浪潮。这与提倡深入生活,提倡用素描、速写形式反映新中国的建设面貌的客观需要有关,也与艺术教育强调“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速写热潮也同时兴起。那时候《人民日报》上几乎天天都刊登名画家的速写作品,有的反映工农兵生活,有的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新面貌,有的展示舞蹈、戏剧、国内外文化交流的状况,其艺术性和新闻性相结合,速写的作用与价值显得不可或缺,它的社会效应大大的提升。随之一批画家的速写作品频频出现,叶浅予、邵宇、黄胄、阿老等人的名字也广泛的宣扬开来。在大西北的甘肃兰州军旅画家黄胄更显得才华横溢,也就在此时他身边学习画画的少年杨国光开始崭露锋芒。受到黄胄画风的耳濡目染和大师的指点,杨国光不仅速写本不离手,而且矢志要学美术。于1955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附中毕业后继而又考入该院国画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又调回自己的故乡兰州,在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从事国画创作与艺术教育。想当初黄胄大师启蒙培养的一位少年,今日已是着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春到山区》38×26cm 1977年色纸 炭笔
《草地上的两个小男孩》20×15cm 1978年 新闻纸 炭笔
《江南水乡》27X20cm 1988年新闻纸铅笔
《汲水者》27×20cm 1988年新闻纸铅笔
杨国光先生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里,以十分虔诚的情怀始终在坚持画速写,或者说他在速写方面的造诣尤其突出。他认为素描、速写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又是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方面,而且是理解客体感受生活最简捷最有力的手段。无论国画、油画、雕塑都有速写一说,其实就是短时间的速画、速塑。速写作为素描的一种手法,其材质就更简单(纸、铅笔、炭笔、炭精条、钢笔、毛笔等),方法更是多样而灵活(明暗法、勾线法、水墨、水彩、淡彩等等),作画的时间有长有短,有寥寥数笔,亦有细致刻画。所谓长期作业为素描,速写就属于短期作业了。前者解决对客体的认识和需要表现的命题较为繁杂;后者则简捷、快速,要捕捉对象的内容极为提练、概括;取舍要果断,给观众某种快感的愉悦。杨国光先生在这两方面,即长期素描作业和短时间快速速写能力都下过很大的功夫,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作品。
《藏族少先队员》39×28cm 1978年 新闻纸 棕色炭精棒
《美院附中学生》37×25cm 1964年 色纸 棕色炭精棒
《小女孩》20×15cm 1978年 新闻纸 炭笔
《女中学生》39×27cm 1979年 素描纸 炭精棒炭笔
炭笔、炭精条、铅笔是杨国光先生速写的主要工具,因此他画黑白速写为多,流畅的线条和黑白灰的韵致形成优美的画面,而且讲究速度美,足见他的眼睛观察的敏锐、心灵反映的智慧、手到神来的高度协调,所以他的画里速写味道很浓。由于他的功夫深,人品耿直坦荡,秉性纯朴爽朗,所以下笔果断,线条流畅,造型精确、生动传神,毫无虚饰雕凿,一派清新气正的画风引人入胜。可谓气势流便,舞笔传神,是真正的就地写生画出的速写,不是而后作出的速写(当然默写、创作也都用速写形式)。顾名思义速写要画得快。为此,杨国光先生并不被这一条基本特征所束缚,从不为了速写而速写。他完全从客观实际出发,有的对象动作变化很快,必须迅速勾下,有的客体瞬间极美,也必须迅速画出,极其生动地落在速写本上。比如他画的狗、马、牛、羊群,或人的劳动姿态、人物组合都是如此。面对生活场景、自然风光,如果具有充分的条件和时间,他也力求画的充实、完整。显示出他擅长在小幅的尺度中画出宏大的场面。他在记录生活时传达的是意境,歌颂的是时代。比如,他画的军马是在山区的草原上,三两匹马伫立在大地上,加上背景后,给人联想的是那几匹矫健的马将要驰骋在祖国边疆的雄姿。他画的藏区的牧民、高原的梯田,水乡的景致、渔船交错的繁荣景象,都很优美,取舍得当,组合有韵。玉门油井和钢铁厂一组工业建设的速写,其画线面结合,色调丰富,气氛渲染恰到好处,真实的表现了祖国工业化建设的蒸蒸日上、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些速写不仅看出杨国光先生的技巧高明,而且渗透着他对生活的挚爱,无限的热情和艺术家视觉美感追求的睿智与才华。他风格鲜明的速写艺术和炙热的时代风貌的真实描绘,愈益使其价值显得珍贵,而难得的历史性彰显给人无尽的回味。
《老工人》44×34cm 1985年 宣纸 炭精棒
《解放军战士之二》37×25cm 1973年 素描纸 棕色炭精棒
《青年铸工》38×29cm 1985年 素描纸 炭笔
在歌颂工农兵为主体的年月,杨国光先生毫无例外地画了很多人物头像。质朴善良的劳动者在他的笔下个个生动,充满着深情。为了刻画人物性格、特征,他在有力的线条造型时又运用了立体明暗关系,分明准确的结构与光影使得层次丰富,质感和色彩感也有体现,皴擦的色调,虚实有致,神形兼备。在感人的瞬间准确把握中,传情溢性所展现给我们男女老少不同人物意韵情趣的美感,令人心动,这里使我们感受到的是杨国光的人情味和高深的艺术修养,感受到的是他对艺术的纯真、质朴。
画如其人,画是心印,这是天经地义的自然法则。杨国光先生的速写艺术其所以感人,当然由于他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和矢志不移的刻苦追求,所以具有深厚的修养以及高超的技巧。但是影响他的风格而最本质的因素还在于他的人品高洁,在于他对时代的热爱。他为人正直,处世真诚,疾恶扬善,因此作画严谨,写意恣肆,激扬内敛,朴实无华,这些相互交融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才是他的速写作品之灵魂。现在他的《杨国光·素描速写艺术》要出版,使我再一次地欣赏到他的作品,几十年的印象浮现眼前和丰富优美的画幅不仅引起我许多难忘的回忆,更增加了我对杨国光先生的敬慕。我相信他的艺术集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无尽思考和美的享受。也告诉我们艺术家画速写的真本事是必须要苦练,速写艺术形式的独立价值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我作为杨国光先生的老学友写此感言,权作诚挚的敬意,也祝愿他今后画出更多的好画奉献社会。
杨力舟于北京
2004年9月5日
杨国光国画作品欣赏
《秋晴图》68x136cm 2012年
《秋晴佳色》68x136cm 2015年
《松庭鹤舞》68x136cm 2015年
《阳春三月》68x136cm 2015年
《梨花春雨图》53x112cm 2018年
《梨花一枝春带雨》53x112cm 2018年
《嫩晴》45x68cm 2018年
《秋荷》45x68cm 2018年
《秋晴》68x68cm 2018年
《春晴》68x68cm 2015年
《春晓图》68x68cm 2018年
《秋晴》68x68cm 2018年
杨国光,1937年出生于兰州市,少时受王天一、黄胄的启蒙。1955年至1961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后留西安美术学院任教。1975年调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至退休。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甘肃画院特聘院外画家。
徐华博士在杨国光先生家中交谈(2022年1月15日)
文章标题:杨国光:气势流变 舞笔传神 | 徐华水墨专栏 | 美术长廊
本文栏目:美术大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