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汤雅莉教授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延安解放区木刻版画展示平台建设》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开幕。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郭线庐主席担任专家研讨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蔺宝钢主持专家研讨会。
受邀参加的专家有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杨锋教授,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党委委员、延安鲁艺文化园区党工委刘妮副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毕远佞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任焕斌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杨豪中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韩鲁华教授,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硕士生导师范淑英教授等9名校内外知名专家,以及媒体代表和学校师生代表。
项目负责人汤雅莉教授介绍到,抗战时期延安解放区木刻版画是中国红色革命艺术的重要时代表征,是特殊年代和环境中产生的独具民族血脉的艺术作品。在新时代话语体系下,融合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力量,建设延安木刻版画的新媒体平台,拓展红色文化发展的新格局,传播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价值是我们项目组的根本宗旨。
这两年来,团队通过走访延安、北京、上海等城市,以1937-1945年的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为聚焦点,传播中华民族难以磨灭的民族气节和时代精神;并对延安木刻版画追根溯源,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资料为线索,梳理出1931-1949年期间创作和发展的650幅经典木刻版画作品,借助网络力量,建构了交互式的“一站多点”平台,以“延安木刻典藏”网站为主,开创“自媒体”形式所建构的“延安木刻典藏”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相关的传播平台,同时研发数字艺术媒体平台,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多元化”数字技术下的木刻版画传播平台,为更广泛社会群体再现红色艺术经典。
会议中,郭线庐主席指出,延安解放区木刻版画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互动性强、传播效率高和传播途径广的特点,将延安木刻版画更好的与新媒体结合,扩大了延安木刻版画及延安精神对新时代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杨锋教授讲解到,延安木刻版画兴起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是在革命之时最方便、最有力、最能贴近大众的艺术。延安木刻版画中承载的深沉的爱国情怀,它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直至今天都让人为之震撼。延安木刻版画是中国革命文艺的深刻体现和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毕远佞教授说出,2021年对于党和人民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项目组在党中央统一的精神思想和行动的带领下,深入研究延安木刻版画这一饱含民族品格与智慧的艺术,是利于激发民族热情,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有力抓手,并起到了推广红色文化示范性、导向性、激励性的作用。
刘妮书记对本次将新媒体技术与延安木刻版画的首次融合设计以及项目组围绕鲁艺经典讲好延安故事表示充分的肯定,同时希望大家从本次文艺作品展览中感受延安时代的精神力量,汲取精神营养。
蔺宝钢副主席总结,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珍藏在艺术展馆和画册中的大量经典木刻创作版画,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越发的显现出“狭窄”的传播局面,传统静态的艺术展览形式当前已无法满足中国十亿网民线上观赏的需求。
建设延安木刻版画新媒体传播平台,可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作为传播渠道,以互动体验的方式把木刻版画艺术投射给广大受众,将延安木刻版画经典作品和艺术内核多元化的展示出来,同时把延安木刻版画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底蕴创新性的延续传承下去。
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该项目特点独特,立意新颖,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该项目组经过探索与研究,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并推广红色延安木刻版画,探索出了一条运用数字化、视觉化、多元化的新媒体交互技术传播红色经典文化的道路。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承担的“延安解放区木刻版画展示平台建设”项目,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将延安木刻版画红色经典艺术与新媒体技术有效融合,搭建了面向社会开放的红色文化网络交流传播平台,让广大民众了解、认知解放区延安木刻版画作品背后蕴含的时代精神与艺术价值。平台建设对助力“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水平,推进“文化强国”和“美育爱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均有着积极地现实意义和划时代的影响。
文章标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研讨会开幕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