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美术综合

坪水相逢——中国当代工笔画展暨深圳工笔画学会成立落户坪山

美术综合 来源: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 2021-09-23 18:22
“坪水相逢——中国当代工笔画邀请展”由特邀和征集两个单元组成,共有83位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是工笔领域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在这个展览中,我关心的还是两个老问题,这两个问题,总是在不断的展览实践中被追问和...

中国当代工笔画展

坪水相逢

中国当代工笔画展暨深圳工笔画学会落户坪山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4日至10月17日

展览地点坪山美术馆(公园馆)

主办单位

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

318艺术网

支持单位

中国工笔画学会

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坪山美术馆

策展团队

学术主持:陈湘波

策展人:朱小钧、丁彦国

项目统筹:梁锦坚、贺 翔、苗瀚文

展览执行:高楠楠、谢云婷、廖晓青、梁文凯

本项目由深圳市坪山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人生何处不相逢

唐代大家王勃在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留下了“萍水相逢”的千古名句。在今天的展览中,我们将“萍”置换为“坪”,双关语义中,既强调了在坪山美术馆举办展览的地域方位,也突出了特邀和征集单元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萍水相逢,凸显出艺术家作品类型的多元与丰富性。

“萍水相逢”这个词,在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强烈的情感记忆:

是“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惊喜;

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慰;

是“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感慨。

我们的人生际遇,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萍水相逢”中相遇、积累、叠加,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识、相知,相信。

相信是什么?是一种人对人最直接的感知和判断。这种感知和判断,胜过了千万条数据。我们借由这样的信任,构建了友谊、爱情、家庭。

“坪水相逢——中国当代工笔画邀请展”由特邀和征集两个单元组成,共有83位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是工笔领域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在这个展览中,我关心的还是两个老问题,这两个问题,总是在不断的展览实践中被追问和解读。

第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

事实上,工笔、水墨、诗词,这些中国特有的文化形态,构筑了我们最扎实的集体意识,也让我们的精神空间取得了最大的公约数。

工笔和水墨,都在最大程度上延续着我们两千年来的文化基因,我们以“中国画”为名,建立起一种我们专属的表达体系和情感逻辑。

我们可以和国外艺术家讨论希腊神话、柏拉图、大数据,但他们很难理解“计白当黑”,“虚实相生”,也无法体味“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画交融。

“诗为有声画,画是无声诗”。传统里的诗情画意,是我们每个国人的原始记忆,也是共通的文化载体。

传统从来没有消失过,在不同的时代化身为不同的样子。我们每一个人要做的,其实是不断回到他,不断把这个时代最好最新的东西和它叠加、强化。传统是我们创新的来源和最坚实的基石,它给了我们小生活中的大格局。

在“坪水相逢”这个展览中,艺术家们虽然以“工笔”为创作方法,表现的创作题材、形式语言也在不断演变,但其呈现出的生机与变化,都和传统的内核一脉相承,是传统工笔技法的锤炼,更是对东方精神的承继和表达。

第二个问题:我们如何应对变化?

2020年的疫情,给我们每个人都带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变化可能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可能变成了生活本身。

在创作领域,“承继传统,开拓创新”这八个字几乎成为肌肉记忆。

在市场推动下,我们还生成了“新水墨”“新工笔”等概念。这一类变化,其实是更年轻的艺术家试图用当代艺术的图式和方法,用水墨和工笔的媒介,对传统进行新的回应和拓展。

而我们对于好艺术家的标准判断,其实有一个不变的方程式:

成就=核心创新能力×大量重复动作²。

这其实就是长期主义的坚持原则:对于画画这件事,要做一个坚定的长期主义者。这一件需要三矾九染的事情,长期去做,持续坚持。这种长期主义的前提,是如何在新的文化条件下,对我们的传统拥有更深入的研究和体认,不是在线性的“形式”上做传统“风格”的“香火传人”,而是在艺术精神上获得创新的动力。

展览中特邀和征集两个部分的艺术家,对传统与创新的两个命题都有清晰的判断,一方面厚积薄发,以积极的态度汲取传统的精粹;一方面深入专攻,从生活经验中淬炼个人化的语言表达。他们在工笔语言上的个性新颖度和学术性的态度,拓宽了工笔语言的表现力,丰富了当代工笔创作的构成。

“坪水相逢”是坪山美术馆的工笔品牌。第一回的展览,我把“萍水相逢”的83位艺术家,按照花鸟、人物、山水,放入了“明月松间照”、“诗酒趁年华”、“岭上多白云”三个单元。大家借由工笔创作的三种常规分类,相聚在一起。其实,技术可能会过时,资本可能会贬值,但是,由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建立起来的“萍水相逢”,是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

朱小钧

2021年1月1日

于阿那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