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展览预告丨“侯登科摄影回顾展1978-2002”武汉巡展即将开幕!

展览资讯 来源:武汉美术馆 2021-07-29 16:24
侯登科摄影回顾展1978-2002武/ 汉/ 巡/ 展展览时间 |2021年8月3日 至 2021年9月2日开幕时间 | 2021年8月7日(周六)下午2:30展览统筹 |陈勇劲、黄丽平策 展人 |李

侯登科摄影回顾展

1978-2002

武汉巡展

展览时间 |2021年8月3日 至 2021年9月2日

开幕时间 | 2021年8月7日(周六)下午2:30

展览统筹 |陈勇劲、黄丽平

策 展人 |李媚、于德水、孙粹

地   址 |武汉美术馆4、5、6、7号展厅

主办单位|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武汉美术馆

||@本次“侯登科摄影回顾展1978-2002”巡展第二站——武汉,将根据武汉美术馆的特点量身定制,全面展出侯登科的经典摄影作品以及原作150余幅、手稿、文稿、底片、自画像等。此次展览在作品制作上均按照国际博物馆收藏级水准呈现。展出的作品均由着名摄影家付羽、侯登科的学生及着名摄影家路泞手工制作明胶银盐照片,耗时19周之久;作品的装裱等工艺亦严格按照博物馆收藏级别制作。

展览前言

文 | 策展人:李媚、于德水、孙粹

侯登科离世十三年了。十三年之后,我们举办“侯登科摄影回顾展”,首次对侯登科的摄影成就,精神历程进行梳理与回顾。这是一次对侯登科的重新认识与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侯登科继续着与我们共在的生命。同时,这也是一次在中国当代摄影史背景下展开的个案研究。

侯登科以他短暂的摄影实践在岁月风尘之后,重新显现出了持久而厚重的生命之力,留给中国摄影一份宝贵的遗产。因为他的存在,中国摄影有了独特的摄影观看,有了与世界摄影大师比肩的中国摄影家。

侯登科留下了时代变革中西部农村平实、诚信的历史众生相,他的影像与摄影家本人共同成为了历史。

作为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启蒙的一代,侯登科用饱经磨砺的精神与情感显现了追求信念的受难。这种“不合时宜”的精神正是我们失落的珍贵之处。

△乡村系列—甘肃渭河

1991年 | 60.7cm × 50.3cm | 明胶银盐

△乡村系列—宁夏西海固

1998年 | 60.7cm × 50.3cm | 明胶银盐

回顾展作品复原了侯登科影像的材质形态,在数字化洪水般涌来的时代,希望籍此重新感受银盐时代的厚实与湿润。由摄影家付羽、路泞制作的展览作品,既是二代摄影家的对话,也是他们用心于摄影美学而作出的美好诠释。

流泪撒种,必欢唿收获。此时,无论侯登科是不是置身于我们中间,收获的笑意一定洋溢在他的脸庞。

——李媚

写于2016年4月

侯登科于中国摄影的意义,更在于其影像生长的力量来自本土,其时的文化滋养之源、以及全部的探求历程和思想的本土化。亦正是这种基于文化本土的立足点,使得侯登科的摄影具有了自摄影进入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段中的史学个案价值。

△麦客系列—陕西关中

1982-2000年 | 50.3cm × 60.7cm | 明胶银盐

△麦客系列—陕西关中

1982-2000年 |60.7cm ×50.3cm | 明胶银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摄影,在社会走向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起始了它回复自身文化属性的进程。当时的摄影于中国社会现实的介入,除一些国外摄影家的个案拍摄外,基本上还尚属空白。其时的一批青年人所形成的新生力量,成为该领域探求真理的突围者。侯登科就是其中的一个。摄影家面对现实世界的思考,进入了历史、社会和哲学的多重视角,影像于生活现实的问题成为他们出发点。在社会底层生发的人文情怀、以及强烈的社会担当的责任感是他们摄影关注和诉求的焦点。

侯登科的摄影和对影像背后的思想探索,不仅具有重构摄影与中国社会现实相联系的文化定位的意义,在今天来看,他还以其过程的完整性和个案的典型性,而成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观察中国摄影发展的一个代表。如果说,特定的社会现实条件是其道路必然的话,那么又正是在时代的局限与抗争之中,侯登科用他摄影的生命实践,达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标高。

——于德水

写于2016年4月

在侯登科和侯登科所代表的摄影方式逐渐淡化的今天,为什么要举办侯登科摄影回顾展?

其一,侯登科作品的影像意义及创作经历与越众历史影像馆的定位非常契合,越众历史影像馆作为一个以“历史影像”为基点的新兴博物馆,着重研究与传播中国历史影像。而侯登科作品让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看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及当时人民的生存状态,这是影像馆策划此次回顾展的社会历史维度。

△工地·民工系列—广东大瑶山

1985年 |60.7cm ×50.3cm | 明胶银盐

△工地·民工系列—陕西宝鸡

1989年 |60.7cm ×50.3cm | 明胶银盐

其二,在大数据的数码时代,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当下,我们再次面临摄影艺术与技术的问题,侯登科作为中国当代摄影史的典型个案,其见证了摄影由意识形态工具回归文化属性自身的过程,对其个人及时代背景的研究对中国当代摄影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三,在物质膨胀、崇尚享乐的当下社会,侯登科个人自觉的受难精神尤显珍贵,同时也借机向靡靡不知所向的世人敲响警钟。这是展览的社会文化价值所在。

△四方城系列—陕西西安

1996-1997年 |60.7cm ×50.3cm | 明胶银盐

影像总能最直接、最有力量地表达事物的本质,希望本次回顾展能对当下中国现状、中国当代摄影新生一代具有一定的启示,更希望本次展览的社会文化价值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最后,诚挚感谢为此次回顾展倾心付出的侯登科家人、各位前辈、同行、同事和朋友们!

——孙粹

写于2016年4月

侯登科

1950年出生于陕西凤翔;

1982年《侯登科摄影作品展》,陕西临潼;

1983年《黑白摄影艺术作品九人联展》,北京;

1985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

1985年参与、组织举办《西北风》摄影展;

1986年《侯登科摄影作品展》,河南郑州;

1986年发表文论《现状与思考》;

1987年发表文论《自觉的历程》;

1987年策划、参与、组织发起《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

1989年《侯登科摄影作品集》出版,台湾摄影家出版社;

1989年发表文论《现实与幻想》;

1997年《四方城》(合着)出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年《麦客》出版,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1年“麦客”获《中国作家》散文年度大奖;

2003年2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