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影留念
7月25日下午3点,由黄土画派艺术研究会、刘文西艺术研究中心、黄土画派美术博物馆主办的 “黄土画派大讲堂第2讲:家国情怀·远大理想——从刘文西《祖孙四代》《道情》谈起”专题讲座在谷风半山艺术空间开讲!
本次大讲堂由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黄土画派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刘丹老师主讲,《艺术品鉴》杂志主编 郑朝辉先生主持。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民族奋斗的宗旨由“救国”转向“强国”。在党的号召下,艺术家们秉承“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积极地反映新中国发展的光辉历程,为民族喝彩、为人民高歌。作为从小立志,矢志不渝的艺术家代表,刘文西的名字早已深深印刻在新中国的美术史上。从《毛主席与牧羊人》到《祖孙四代》,从《道情》到巨幅长卷《黄土地的主人》,刘文西用生命诠释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拳拳赤子之情,在当代中国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写实人物画的发展。其作品大多具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和典型形象,是传统笔墨与西方写实技法相结合的典范,并创新性地把陕北农民形象带入了现代人物画的殿堂。
从专业角度和时代背景出发,刘丹围绕刘文西先生的代表作《祖孙四代》展开讲解:《祖孙四代》以粗犷有力的笔墨塑造了陕北高原上祖孙四代的形象,以巧妙的构思寓意了四代人同土地的关系,在当时极具创新意味与时代感,也是新中国农村变革纪念碑式人物群像的代表作品,是艺术深入生活创作实践的典范。
刘丹谈到,刘文西先生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按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贯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不断深入生活,走到陕北农民群众中去,艰辛创作。上世纪90年代,刘文西创作了《道情》,充分将领袖与民间艺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绘于纸上,不仅表现出陕北特有的曲艺艺术形式,更借此表现领袖与人民群众在艺术上的共同交流。刘文西曾说到:“我对陕北心存感激,我热爱这里的人民,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这块土地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我生命的依托……”
到场嘉宾分享心得体会
黄土画派的成立, 是刘文西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成果。黄土画派坚持现实主义风格,注重实地采风,关注人民群众,坚持“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的艺术宗旨,为中国画坛挥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9年,刘文西先生去世后,获得第三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本次讲座系统介绍了刘文西先生的生平及艺术创作历程,并结合艺术作品生动地将党史与艺术带到大家面前,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刘文西先生的家国情怀和艺术精神。
“为时代画像——刘文西纪念展”展期至7月27日
黄土画派大讲堂
“黄土画派大讲堂”是由黄土画派艺术研究会、刘文西艺术研究中心、黄土画派美术博物馆主办,谷风半山艺术空间承办的系列学术讲座。黄土画派艺术家多年来“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向传统学习、向世界学习、向时代学习”,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十二字宗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黄土画派大讲堂”将邀请黄土画派名家亲临现场,围绕艺术理论与艺术创作分享个人的学术思考与感悟,与大众共享艺术之美。
文章标题:“家国情怀·远大理想——从刘文西《祖孙四代》《道情》谈起”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