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美术综合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美术综合 作者:扬·斯丁 Jan steen 2018-10-05 11:19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世界名画,美术网 Mei-shu.com

扬·斯丁生于1626年,卒于1679年,荷兰着名风俗 画家。他出生于荷兰莱登城一家世代经营啤酒庄和酒店的富裕家庭。据说他小时候从师于哈勒姆的奥斯塔德 ,后又师从他的岳父荷兰着名画家扬·凡·霍延学习油画技巧。。1644年进莱顿大学短期学习,后来决心一生从事绘画创作。于1648年入画家公会,并成为风景画家戈因的学生,并于1649年与戈因的女儿结婚,他的妻子给他生了8个孩子。1656-1660随戈因移居海牙,在海牙时杨斯丁去过德尔夫特小镇据说迷上了那里的啤酒和维米尔的作品。

他的一生主要从事风俗画创作,作品影响很广,在当时声誉仅次于哈尔斯伦勃朗。他画的宗教题材也带有浓厚的现实风俗特征,画面构图和 人物 形象构成的场面类似于舞台,所以他即使描绘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也有一种舞台戏剧效果,很注重 人物 某些细节的描绘,带有故事性,还略带幽默感,这些都体现了当时的荷兰人民对快乐的精神生活的向往。扬·斯丁不仅是一位着名的风俗画家,也是一位优秀的风景画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不论是素描还是色彩,都显示出其熟练的造型艺术技巧,尤以色彩和笔触,均凝练、浑厚、沉稳,有的风俗场面,造型类似勃鲁盖尔的朴实无华,有的热情响亮,更重要的是画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与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是分不开的。1670年画家44岁时重返莱登居住,在那里不能靠画笔谋生,他开了一个小酒馆,他很喜欢这个副业,因为经营的酒店给了他一个观察人们喝酒狂欢的机会,给他增加了喜剧人物形象的储存。他的风俗画之所以让人感到亲切,正是画家亲身经历所致,他将自己真诚的感受传达给了观赏者。他的作品以心理洞察力、幽默感以及丰富的色彩为特点。

早期和海牙时期(1650-1660)

《进餐》(1650)这是杨斯丁在哈勒姆时的一幅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让人感到好象画面里满满当当的,似乎画家不愿浪费画面中的每一个地方。但从前景的女子背影的处理看,画家的与奥斯塔德和戈因学到了很扎实的功底。

《拔牙》(1651)这是杨斯丁的一幅表现现实生活中拔牙的作品,让人感到好像和奥斯塔德的《拔牙》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区别很大:除了病人握拳顿足的略显夸张的姿态以外,围观人群的表情似乎有种喜剧般的快乐,尤其前景手拿铁环的男孩子,画的好像后背都在笑。这可能是杨斯丁永远不是奥斯塔德的原因,因为他的喜剧情节太浓。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聚会》(1660)这是杨斯丁的一幅真实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让人感到丰富的动感和热烈,但它的动感不是卡拉瓦乔式的,而是生活的真实。我们好像真的来到了一个终日忙碌结束后的傍晚的狂欢,每个人脸上都露着笑容,这在其他画家的作品里是不多见的。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钢琴课》(1660)这是杨斯丁一幅受到维米尔感染的作品,让人感到画家突然冷静了下来,画了一幅没有笑容的严肃的作品。画面中的女子丰满结实,健康白皙,好像这是杨斯丁对女性形象的审美标准。杨斯丁比维米尔大6岁,而看到维米尔的画时高兴得像个孩子,这恐怕就是他的性格魅力吧。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野餐》(1660)这是杨斯丁的一幅写实风格的作品,让人感到好像来到了黄昏中德尔夫特露天酒店,有学者认为这就是杨斯丁和岳父戈因来德尔夫特下榻时的“米什兰”酒店院子里的露天酒吧,坐在左手边的就是戈因。《野餐》明显受到维米尔构图的影响,画面安定,透视准确,并有强烈的空间感;在用光方面,侧逆光的效果生动的勾画出了人物的轮廓。这些在以往的杨斯丁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游戏》(1660)这是杨斯丁一幅少有的具有风景画特征的作品,让人感到画家绘画才能的多样性,杨斯丁一直从师戈因,但他的兴趣不在风景画上。但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对杨斯丁的风景画方面的天赋有了新的认识。画面的光感和构图以及人物的处理绝对就有大师的感觉。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出诊》(1660)1660年对杨斯丁来说是个丰收年,他画了很多幅作品,这是一幅表现医生为病人诊脉的画面,病人奇怪的姿态令我们有些费解,主要是因为画面中的病弱女子的头部位置与胸部的关系显得很别扭。有点没病装病的感觉,而且仆人好像和医生说着什幺。从绘画角度看,光线和颜色比较鲜艳,尤其是那块红,在烛光下过度的非常自然。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酒馆》(1660)描绘酒馆儿里的情景是杨斯丁伴随一生的主题,以至于在他的晚年,他将这一绘画主题干脆升华为他的生活主题:他开了个酒馆儿。他对酒馆儿的嗜好引起人们怀疑他酗酒,这是不对的,杨斯丁不酗酒,他喜欢酒馆儿里的人们,只有在那里他才快乐,也能发现同样和他快乐的人。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喝醉的人》(1660)这是杨斯丁一幅真实表现自己生活的作品,这是他第一次把自己和妻子画在自己的作品里,让人感到好像真的来到了杨斯丁的“乱七八糟”的家里。画面中的每一件东西、都好像放在了不该放的地方,这是杨斯丁绘画风格的很重要的特征之一。

我们看到这里,看到杨斯丁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不同的风格和样式,我们不禁要问:杨斯丁有风格吗?老实说我们在他这五年里的作品中看不出他的风格,他在摸索,他在尝试,但有一点是他独有的:就是他的乐观和幽默,这一点将促成他的风格的形成。

哈勒姆时期(1661-1670)

1661年杨斯丁携妻子儿女来到哈勒姆定居,并了解了哈尔斯的艺术。1661-1669是他创作的高峰期。1669年他的妻子不幸离开了他,转年1670年杨斯丁的父亲也去世了。他因此回到了老家莱顿。

《早晨》(1663)这是杨斯丁回到哈勒姆后画的一幅真实表现自己妻子的作品,这是他又一次把自己和妻子画在自己的作品里,让人感到了其中的哥特式风格的影响,对称向上的哥特式柱饰像是厚重的画框,框出了室内就有强烈深度感的空间效果。画家好像让我们从钥匙孔中看到了一位晨妆的悠闲自然、旁若无人的女士形象。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出生庆祝》(1664)杨斯丁回到哈勒姆后对自己的绘画中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调整,这是一幅表现新生儿给一个家庭带来无比快乐的风俗题材的群像作品,这是他的风格逐渐形成的标志性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构成杨斯丁的绘画风格的三个基本因素更加凸显:他在贯穿他作品风格主线的奥斯塔德的世俗元素画中,揉进了他独特的幽默性,改变了奥斯塔德只表现不批判的绘画理念,显示出他对现实生活的赞许和歌颂的主观判断。

《快乐家庭》(1665)杨斯丁的这幅作品,表现的是一个家庭的聚会。在这幅作品中,凸显了构成杨斯丁绘画风格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莱茵河上游德国奥地利和法国东北部的乌德勒支风格的影响,只是一种富于动感的具有版画的平面效果的绘画风格。具体说就是一种强调轮廓和线条的动感表现,而不过多地强调光影造型的绘画风格。杨斯丁非常喜欢他的这种方法,他画这样的画时,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表现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上,使他能够瞬间抓住人物的表情和心理,然后一挥而就。我们在画面上看到不同年龄的家人以自己的方式尽情嬉笑,并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充满了真诚和喜悦,构成十分活跃而热烈的场面。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生活》(1665)这是杨斯丁的一幅非常典型的作品,我们看为什幺说它是典型的,首先我们从绘画表现的元素入手:这幅画的构图没有问题,室内成角透视、远近人物的比例是用地砖算出来的非常精准、光线是左前光45° 没有问题、色彩丰富热烈、质感逼真手法细腻,一幅标准的室内风俗画。但这时我们发现,杨斯丁忘了一个重要的环节:用光影推进空间层次的环节,即按照层次逐渐弱化光影将画面推进到深层空间的环节。他真的忘了这个环节了吗,当然没有,他是为了提高绘画的速度,舍掉了这个环节。这种舍弃也就形成了他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凯尔特人》(1668)这是杨斯丁1668年画的一幅表现真实的现实生活的作品。我们之所以没有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作品而把它提前到这里,是因为要更形象地说明杨斯丁的风格的由来。在这幅作品中杨斯丁没有放弃每一个绘画环节,按部就班地画完了这幅作品。这幅画非常成功,商业委托人很满意,据说给了画家1500荷兰盾,这可是一笔大数目。

我们注意这幅作品,如果我们想象一下:将画面中柔和过度的光影和按照层次逐渐弱化环节去掉,不就是上一幅作品的面貌吗?

《发布新闻的人》(1666)这是杨斯丁一幅表现真实现实生活的作品,作品中表现人们对时局的关心和热情。十六世纪中期英国渐渐崛起,为了与海上霸主的荷兰争夺霸权,与荷兰先后发动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海战,双方互有胜负。1666年5月,正值英荷第二次海战,经过修整恢复的荷兰舰队击败了英国舰队,8月荷兰舰队进入泰晤士河攻打伦敦,遭到英国岸炮和海军的联合打击,遭到重创,英国重获制海权。同年9月10日伦敦发生大火,城市大部遭焚毁,无力继续战争,试图与荷兰和谈。荷兰舰队趁机于1667年6月进入泰晤士河偷袭了伦敦,歼灭了驻泊泰晤士河的英国舰队,破坏了船厂,并封锁了泰晤士河口。1667年7月,英国被迫签定「布雷达和约」,在贸易权上作出了让步,并重新划定了海外殖民地。画面中的男子正是在向市民宣布这一消息。画家用了强烈的暖色,表明了此时画家本人的愉快心情。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豆饼盛宴》(1668)杨斯丁的风格又一次在这幅表现欢乐主题的作品里得到了巩固,让人感到他的绘画特征更加明显。在奥斯塔德和乌德勒支风格的基础上,杨斯丁的性格与个性中的戏谑与幽默成为形成他绘画风格的第三个因素愈发得到了凸现。在杨斯丁最早的作品中我们就发现:他喜欢把他的画安排的很满,也许是这种习惯,让他不舍得放过画面中的每个角落,他非常有耐心地在每个小小的空儿里,画上歪七扭八东西。正是他的这种嗜好,为他赢得了进入荷兰成语的荣誉。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厨房》(1669)事实上杨斯丁是一位表现光影和空间的大师,这一点我们早在他1660年画的《野餐》和《游戏》里就知道了。他没有稳稳当当地怎幺画下去,是他的性格所致。画一幅充满美妙光感和诱人空间的作品通常要个把月,这对杨斯丁来说太长了,他是一个永远在看周围的人,新的事物吸引着他。在某种程度上杨斯丁的审美角度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莱顿时期(1670-1679)

莱顿时期他的作品很多,共800多幅油画,这是与他简化了绘画环节、提高了他的“绘画生产力”所分不开的。这些作品中包括:部分宗教与神话题材和大量的风俗画。早期作品多为室外景色,描绘了一些诙谐的人物,热闹的场面;后期作品多为农民风俗画。如他的《学校》、《狂欢》是传世名作。1670年以后的晚期作品体现了细腻平整的画风,在一些高贵典雅的形象中,流露出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宫廷艺术的影响。1673年4月他与玛丽亚结婚,又添了一个孩子。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学校》(1670)这是杨斯丁画的一幅表现乡下学校生活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他的整体风格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画面中那位无精打采抽着烟,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的校长,就是画家本人。画面里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乱得像杨斯丁一样”的热火朝天的场面。我们在介绍荷兰社会经济和文化时曾介绍过荷兰的教育,在荷兰宽松的社会环境中,教育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部分也同样是自由宽松的。杨斯丁在这幅画里并没有做过多的夸张,在荷兰的初级教育的情形基本就是这样。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狂欢》(1674)这是杨斯丁于1674年画的一幅表现真实的现实生活的作品。1672年,英法联合对荷兰宣战,分别从陆地和海上发动进攻,荷兰无法低档法军的地面进攻,被迫掘开海堤淹没国土,才使法军撤退。1673年3月荷兰海军击退英国舰队。6月英法联合舰队与荷兰进行了两次斯库内维尔海战,8月法国退出战争,英荷都无力继续战争,于1674年2月签定《威斯敏斯特和约》,战争结束。

画家表现的就是这段历史。展现了荷兰民众,相应政府号召,备好吃喝用具离开家园,聚在地势较高的教堂和市政厅里,亲眼看到掘堤后的海水淹没了家园,也赶跑了侵略者时的悲喜的狂欢。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离家》(1676)这是杨斯丁画的另一幅表现这段历史的的作品。他进一步歌颂了荷兰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人们在听说政府要用牺牲国土来淹没侵略者后的镇静和从容。我们从这里看出了荷兰民族在于大自然的不懈的斗争中所培养出的民族性格。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出城》(1677)荷兰与英法之间的战争,以荷兰军民的胜利而告一段落。这是杨斯丁画的又一幅表现人们离散前在城外酒店外相互告别、相约大水退后重建家园时的感人场面。我们如果有时间不妨拿着放大镜,一寸寸地仔细看看这幅作品,也许你能在里面找出很多我们通过画家认识的人。

其他作品: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

 扬·斯丁 Jan steen 高清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