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访谈评论

江山一色三千里 众人评说徐华先生

访谈评论 来源:美术网 2025-02-09 16:57
徐华 《江山一色三千里》纸本设色 70cm x 46cm 2021年华山作为极具象征性和人格化的艺术表现主题,历来备受诗人、画家们关注。从李 白笔下的"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到寇准眼中"只有天在上,...

徐华 《江山一色三千里》

纸本设色 70cm x 46cm 2021年

华山作为极具象征性和人格化的艺术表现主题,历来备受诗人、画家们关注。从李 白笔下的"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到寇准眼中"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 齐"的吟诵;从王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到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无 不令人赞叹!特别是现代长安画派的画家们,更是将华山这一主题推向一种新的视觉体验。

如果说前辈画家石鲁"华岳天高月色斜,横眉冷对镇雄关"所画的是华山之魂,何海霞"峰插天界外,倒影黄河里"所表现的是华山之壮的话,徐华笔下的《江山多娇》 系列则画出了华山之俏。徐华博士作为新一代学人、画家,有着良好的学术训练,长期浸淫于艺术史的研究,贯通古今,深谙"知行合一"之道,并身体力行,于艺术创作用功甚勤,尤其对华山的艺术表现,可谓流连其中,匠心独运,因而其笔墨所至,或浓或 淡,皆能挥洒自如,于元气淋漓中,更为华山平添了几分妖娆妩媚之气,亦成一家之面目。古人云:"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徐华与太华,应是互相看对了眼吧?

——屈健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驻会副主席)

徐华 《云端》

纸本水墨 70cm x 46cm 2024年

徐华先生是我的老朋友,我们交往多年,他人很真诚、很谦虚,所以他的画上也反映出他高尚品德所带来的格调。首先他是继承了西安(长安)画派的优良传统,像石鲁先生所提倡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他既有大西北的生活,又有传统的根底,所以他的画既现代又耐看,继而发展了长安画派的优势。他的画很大气,像画的华山、各种花卉,都是体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他长久的笔墨功力,既有生活气息,又有艺术高度,所以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可和赞许。

——姜宝林(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研究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

徐华是陕西着名的山水画家,以画华山为特长。他画的华山与众不同,抓住了华山一个字,就是“险”。可以说他的构图千变万化,但是不管怎么变,他那个“险”字依然存在。他的山水画技法非常好,远学宋元,近代学长安画派的一些老画家。应该说他是目前当代长安画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史国良(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徐华 《月华山》

纸本水墨 70cm x 35cm 2022年

徐华把华山作为他的创作和艺术探索写生的基地,可以说华山从西峰到东峰、南峰、北峰,他走遍了。他对华山的这种供养精神,在他的艺术思想和他的艺术实践当中逐渐地清晰了、明晰了,而且形成了他对传统和生活的一种深度认识和感悟,他笔下的华山自成一格。

——杨国光(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徐华把他所热爱的所熟悉的华山,作为他锤炼自我笔墨语言的一个题材,在不断地升华。他通过他的作品表达华山的意趣,以及华山的文化内涵。

——方向(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

徐华 《山岳飞瀑》

纸本水墨 70cm x 46cm 2024年

徐华的作品有特点、有笔墨、有生活而且有想法,特别是在构图上,每一幅画都精心设计,有他独到的表现方式,笔墨纯熟,既有传统,又有现代的探索精神,是一批很好的作品。

——袁武(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徐华先生是一位学术型和实践型相结合的画家。他曾编写了一本有关华山与中国画绘画的文集。他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明显地看到,他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创新。这个传统,除了古代山水画的传统以外,还继承了长安画派石鲁、赵望云、何海霞等先生的遗风。他学习传统不拘泥于传统,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我们看到徐华笔下的华山从构图、笔墨到表现技巧,都有他自己的笔墨语言特征。他的作品构图奇险,笔墨灵动,充分体现了他的笔墨功力。这是他与华山有一种自然情怀所表达的文化积淀,没有这种文化积淀和艺术情怀以及笔墨功夫,是达不到这样的高度的。

——李青(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徐华 《太华飞瀑》

纸本水墨 68cm x 46cm 2022年

徐华今天所呈现的这批作品和多年前的作品风格、样式大不一样。我想这和他向古人、向生活学习有关。徐华创作的山水多数是巨幅大作,有的虽然是小的篇幅,但确实给人一种大气象,这种气势他已经突破了古人创作的山水视角。他将登高望远的视角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我想徐华深入生活在面对无法攀登的高山时,他是不是用现代无人机的手段去体验在空中俯视陕北高原的雄浑与壮阔,然后将这种感受带入到创作中?可以说,徐华的创作渐入佳境。

——杨维民(美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

四十年前,很多画家被标签化。也就是说,他们在传统、现代、东方、西方、本土、世界,也就是在被标签化的过程当中,纠结于这些问题。那么,过了四十年,这些问题好像也已经不太成为问题。人们在对绘画的本质,对创作的风格、观念方面,向更深、更精、更高迈了一大步。

在我认识的中青年画家当中,徐华先生是我很欣赏的一位画家。他不仅仅在创作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而且在理论素养方面也非常有研究,所以他的笔墨既鲜活,同时,也有深度、高度,尤其是他笔下的华山。我们知道,有许多名家画过华山,像石鲁及长安画派的许多画家。好像在他们的画里,没有给后人继续画华山留下多少余地。但是,在徐华先生的笔下,我们看到了当代人眼中的华山,它不是概念,不是图式,不是陈陈相因,而是依据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生命体验,甚至是对它更理性的认识。然后他反反复复地,不停地用各种方法、各种风格、各种方式,进行探索、进行表现。所以他笔下的华山,即使一个景点,一个不断重复的景点,他每张画的方法与风格也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相信,他的华山以及笔下的陕北,还会取得不错的成就。

——刘墨(独立学者、自由艺术家、历史学博士后)

徐华 《华山秋色》

纸本设色 46cm x 35cm 2023年

艺术评论——我看徐华的中国画

文/崔振宽

徐华是一位很年轻的画家,从小生活在宝鸡,受周文化发祥地的影响,打下了比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在西安美院求学的大学时代,深受“长安画派”艺术精神的浸润,确立了基本的艺术追求。之后,徐华又负笈中国美院深造,得江南温润画风洗涤,画风又有新的面貌。经过几年的沉淀之后,他又重新考回母校西安美院读博士,从学术上又有新的突破。因此,徐华现在的绘画格调兼顾了北派和南派的艺术特征。当我们品读他的山水作品时,会感受到有北方绘画的苍茫之境的同时,又有南方绘画讲求笔墨温润的艺术品质。我认为,这对“长安画派”和北方画家来说是很好的补充。

徐华在艺术方面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坚定从事中国画的创作与实践。他对艺术很执着,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中国画的创作从未间断。在高校任教中,中国画研习与创作既是教学工作,也是自己的艺术追求。二是坚持自己的喜爱不改变。自己的爱好能成为职业是很幸运的。不管外界有什么样的诱惑,他依然能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从南下中国美术学院求学到就读西安美术学院博士,从讲师到教授,从专着《水墨面对面》《石鲁大写意绘画研究》到华山研究,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从未停息,而且他的艺术道路走的是一条大道,这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很重要。他的这种执着精神值得赞许。

早年的学院派传统锤炼了他的笔墨,尤其是在十多年前就选择华山为自己山水画的突破口。徐华在研究了前人表现华山的作品特点之际,结合自身的审美和发现,使得笔下的华山水墨淋漓、大气俊秀,这和他对华山的喜爱有直接的关系。

2018年,我和徐华在华山南峰、东峰写生,看得出他对华山的熟悉。

我们沿炼丹炉一路南上,途经落雁峰直达金天宫,他带我们来到了庙院后的一片茂林中,他拿小棍在没过膝盖的草丛中拨出一条小径,穿过密林,来到乔松巨桧参天蔽日的“松桧峰”。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可以南望三公山、三凤山,西望孝子峰,东看下棋亭。此峰由一块巨石构成,北高东低,呈阶梯状。脚下摩崖石刻琳琅满目,俯拾皆是。天下第一险道长空栈道就位于南侧山腰处。东面是高耸入云的古木,下方的草丛中、石缝间生长各类中草药。当年王履华山采药,也应到过此处。这里由于地势险要,少有人知,因此便成为华山秘境宝地。这里我在年轻时也来过,这次到来感觉又不一样了,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个星期的华山写生,徐华一直在我身边,并不时地向我请教。他画画很快,有一套表现华山的语言方法,或浓破淡,或淡破浓,或干笔皴擦,充分发挥了中国画中笔墨与纸的特性。他喜画下棋亭,坐在一处可以画出不同的意境来。写生中他还向我谈及他多年在华山写生的看法。他说华山横空出世、势拔云霄的英姿,有种正大气象,又有生生不息的写意精神。徐华非常喜欢华山,认为是中国山水画的活化石,山水画中的皴法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同时他在创作中总结了诸如“绸带皴”“石瀑皴”等新的皴法,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大概是因为审美的原因,所以他笔下的华山气象正大、挺拔独秀。

徐华从西安美院毕业后在高校任教,一直潜心钻研绘画与艺术理论。他的第一部理论研究成果花了六年时间完成,访谈了二十多位全国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在今天看来,这部着作也是有思想有见地的。后来他在先后撰写《石鲁研究》《山水画技法品析》《王维研究》等着作的同时,又对范宽、齐白石等人做了专题研究,这些研究同时也促进了其绘画创作,这也使得他的绘画带有学者型的特点。

此外,近年除了创作山水之外,徐华也画了大量的花鸟画,与他绘画的总体风格面貌是一致的。他画的折枝花鸟画,与恽南田的没骨花鸟在精神与图式上有某种内在的传承关系,但在色彩方面他又有很现代的追求,色彩艳而能雅,华而不俗。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年轻画家,作为一个学者型的画家,徐华的绘画道路走得很正。我认为他的绘画在今后有很广阔的前景,看到他现在的成绩,我为他感到高兴。

作品展示——“华山系列”

徐华 《日照东峰》

纸本水墨 70cm x 46cm 2022年

徐华 《伫立》

纸本水墨 68cm x46cm 2021年

徐华 《华山雨》

纸本设色 46cm x 34cm 2019年

徐华 《华岳中锋》

纸本水墨 70cm x 46cm 2022年

徐华 《莲花山》

纸本设色 70cm x 46cm 2024年

徐华 《清风之上》

纸本设色 46cm x 70cm 2023年

徐华 《山河永寿》

纸本设色 70cmx 46cm 2022年

徐华 《太华雪霁图》

纸本水墨 70cm x 46cm 2024年

徐华 《雪霁华峰》

纸本水墨 70cm x 46cm 2024年

徐华 《雪中棋亭》

纸本设色 70cm x 46cm 2024年

作品展示——“陕北系列”

徐华 《枣园月色》

纸本水墨 73cm x 35cm 2022年

徐华 《春到杨家岭》

纸本设色 70cm x 46cm 2022年

徐华 《燕飞来》

纸本设色 70cm x 46cm 2024年

徐华 《陕北说书》

纸本设色 73cm x 35cm 2022年

徐华 《清凉一下》

纸本设色 70cm x 46cm 2023年

徐华 《爱心谷》

纸本设色 70cm x 46cm 2023年

徐华 《红云》

纸本设色 34cm x 25.5cm 2023年

徐华 《东方红》

纸本设色 70cm x 46cm 2024年

徐华 《说书》

纸本设色 46cm x 14.5cm 2022年

徐华 《圣地花开》

纸本设色 35cm x 16cm 2023年


画家简介


徐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院美术学博士,教育部专家库成员、陕西国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延安文化艺术馆特聘研究员、陕西美术博物馆第三届理论委员会委员、长安画社成员。

长期从事中国画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作品多次入选省部级展览,并有论文及作品发表于《美术》《文艺评论》《今日中国论坛》《书与画》《书画世界》《艺术生活》《艺术教育》《西北美术》《美术界》《读者欣赏》《收藏》《水墨缘》《中国艺术》等刊物。

曾出访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韩国等国举办展览与文化交流活动。

2019年出版《当代中国画库·花鸟·徐华》;2016年出版专着《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徐华·华山图册》;2015年出版《山水画技法品析》;2014年出版专着《大道当风:石鲁绘画研究》获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三等奖;2006年出版专着《水墨面对面》获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三等奖。

策划并主持“灵山雅集·首届全国佛教艺术作品邀请展”“印象碑林·中国画27人提名展”“丝路·高峰——首届华山杯国际绘画书法大展”“长安风格之范宽故里考察”“长安风格之辋川考察”“从长安到洛阳——荆浩、郭熙故里考察”。

相关文章
    暂无